鐵牛力阿卡「耕」出宜蘭內城新活力

許多人對於宜蘭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雪隧、冬山河、礁溪溫泉、羅東夜市等地方,實際上宜蘭農村有許多更值得造訪的景點,員山鄉內城社區的「鐵牛力阿卡」就是一大特色。當地居民把退役耕耘機變成載運遊客的導覽工具「鐵牛力阿卡」,一方面讓遊客乘坐耕耘機體驗農人耕作,另方面也讓遊客遍覽內城風光。

鐵牛力阿卡其實是「鐵牛」+「力阿卡」。「鐵牛」是1950年代從日本引進的Merry tiller 耕耘機,「力阿卡」則是用來載貨的兩輪人力手拉車,是早期農業社會載運貨物與農作物的重要角色。

內城社區居民將鐵牛與力阿卡結合,形成在地化的工具機,協助農作物的載運。但內城社區與其他臺灣農村一樣面臨人口老化、人口外移的問題,當老一輩無力耕作時,結合臺日農業智慧的耕耘機也跟著退役,十分可惜。

直到內城社區在民國102年度參與「農村再生計畫」後,經過在地居民的巧思,這些退役「鐵牛力阿卡」又找到了第二春。對於以稻作為主業的內城社區來說,無論是早期依賴水牛耕耘,還是耕耘機取代了水牛變成「鐵牛」,對於農友來說,鐵牛跟水牛一樣,都是陪伴他們耕耘這片土地廿、卅年的好夥伴,有深厚的感情。

在內城居民的巧思下,鐵牛力阿卡找到了新生命。

透過農再計畫,內城社區將鐵牛力阿卡改裝成載運遊客認識農村的運具。負責駕駛鐵牛力阿卡的人都是內城社區志工,有的是退休農夫,也有留在家鄉的年輕人,他們經過導覽培訓後,會開著鐵牛力阿卡和民眾介紹內城社區,為社區貢獻一份心力。

內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簡裕鴻說,讓社區凝聚對「鐵牛力阿卡」的共識是先從一小群人開始努力,吸引更多社區民眾一起加入志工行列,當農村的環境改善後,年輕人也願意在休假時回到家鄉投入社區。

內城社區除了主動將鐵牛力阿卡保留下來,讓造訪遊客可以搭乘鐵牛力阿卡來逛農村,今年參與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的「稻城之子」學生團隊,也在內城社區投入年輕人的觀點,嘗試帶來新風貌。

他們表示,內城社區鐵牛力阿卡已經是招牌,但是內城社區的稻米應該也要成為亮點之一,因此他們透過與社區合作,打造「稻城之子」的稻米品牌對外行銷,讓友善耕作的稻米能夠推廣普及。

另外學生透過創意,將收割後的稻穗直接下鍋油炸,開發出爆米花花束,讓內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簡裕鴻直呼十分有創意,只有年輕人才能想到。

稻穗爆米花展現出大專生洄游農村的創意。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造訪內城社區時,強調「產業活化」、「永續」是農村再生發展的重要面向,除了社區本身產業活化外,也要與周邊的觀光工廠、青農與居民合作,甚至是附近的社區整合成區域網絡,一起大手牽小手,賦予農村不一樣的面貌。

簡裕鴻表示,這幾年透過農村再生,除了讓年輕人願意回到自己的家鄉幫忙外,也讓五、六十歲卸下家庭重擔的居民有新事物可以參與。他認為社區是大家的,參與志工的人不應該只是單純做事,更要勇於提出對於社區發展的建議,讓每位志工都是Leader。

對於大專生駐村,簡裕鴻認為大學生能為農村做的事情很多,希望透過與年輕人碰撞產生的火花、創意,為內城社區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左四)肯定年輕人在農村的創意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