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立法10年回顧】蘇慕容:規範可比照環保署,增強稽核員評估能力及肥料重金屬管控

文/ 何嘉浩 繪圖、製表/ 柯皓翔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執行長蘇慕容,從過去執行有機驗證以及目前的綠保方案,從經驗上談關於土壤重金屬的看法。

蘇慕容表示:「以前有機農業很少人申請的時候,因為土壤重金屬導致申請不通過的問題不多,但隨著有機農業面積擴大,許多農地在申請時漸漸遇到了重金屬超過標準的問題,例如重金屬砷,早期以為屬阿里山系的土壤容易背景值過高,現在則在雲嘉地區,也常見砷超過有機規範。目前雖然有機規範已經修法到15ppm,但有些土壤母質(代表是自然形成,並非是人為汙染導致的)仍然超過標準,相較環保署設定的土壤監測標準值是30ppm。」

「據此,台灣許多農地的重金屬砷超過15ppm不符有機規範時,是否代表不只有機農業,理應一般農地都該管制才對,但這部分似乎並未受限。」

國際上各國有機農業的土壤重金屬規範,常比照該國環保署法規,蘇慕容因此提出建議:「應比照環保署標準即可,無須另訂更嚴格規定,除非能證實對作物或食用有害。由於現行的規範,是參考早期土壤專家所進行的台灣土壤普測結果(台灣地區土壤重金屬含量標準與等級區分表,目前已廢止),共分成五個等級,最後有機農業規範以第三個等級作為標準。」

台灣地區土壤重金屬含量標準與等級區分表,目前已廢止。

關於現行有機規範要求每三年要檢驗一次土壤重金屬含量,蘇慕容則認為:「三年時間是否太短?畢竟檢驗需付出昂貴的費用以及產生各種汙染物,除非我們是能證實有機操作三年期間,有累積重金屬的風險,這需要將過去檢驗數據經由統計分析後,再來評估時間?以免勞民傷財又汙染環境。」

目前各國有機農業法規部分,只有台灣跟中國有規範要求土壤重金屬一定要做檢驗,而日本、歐盟、美國都並無強制規範,都是由各國的環保署單位訂定農業土壤重金屬標準,由相當於環保署的單位進行管理及管制。詳如下表。

各國環保署單位訂定的農業土壤重金屬標準。

蘇慕容強調,「在國際上,有機農業並沒有要求必要檢驗,像檢驗土壤、水質、基改、農藥殘留等,都是由稽核員現場進行判定,當決定採樣前,還需回報驗證機構,因為檢驗須付出高額費用,目前台灣針對有機驗證,每年花了近千萬元在檢驗上,其中有機土水檢驗超過九成五以上沒有問題,而作物農藥檢驗不合格率約1~2%。這麼龐大的檢驗費都是由全民買單,如果能善用過去農業試驗所的普測資料,再佐以訓練有素的稽核員現場判斷抽檢與否,應該更為合理。」

「回顧慈心早期也進行有機資材商業化評估,曾深入了解美國OMRI(有機資材審查機構),其中還針對該項申請之有機肥,廠商須提出重金屬累積量的推估,在連續投入土壤多少年後,會導致某些重金屬達到多少數據,據以提供使用人的判斷,施用該有機肥須注意的問題,適當輪流使用不同廠牌肥料,才不會導致土壤重金屬超標。」

「台灣或可考慮要求廠商提供推估資料,讓農民來評估禽畜糞堆肥等,並均衡且輪替使用。或許也可建議使用禽畜糞肥作為基肥,然後用含氮高的植物性粕肥來作為追肥等,一方面去化農業廢棄物,一方面又能足夠補充各種養分,而不至於累積過高的有害成分。」

蘇執行長說明,「當然判斷上,還是要考慮土壤母質重金屬過高時是否會有食安的風險,這需要評估與試驗證實。」

「所有的思考,回應到主管機關要的是管制嚴格有機農產品?還是讓台灣農地中有機農業面積不斷增加?」

【有機農業立法10年回顧】系列文章:

本平台提供各方意見投稿交流,文章內容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