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還可營造景觀與生態 花蓮農改場4仙草品種花色繽紛 產量及機能成分更高

花蓮農改場育成仙草「花蓮3號─仙紫」,花朵藍紫色觀賞性佳,機能性成分抗氧化活性比市售品種高63%,總類黃酮也高出30%。(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夏季喝仙草清涼退火,但仙草除了是青草茶作物,當田區開花時美不勝收,還能促進農田生物多樣性,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推動休閒、生態農業,自103年起於全臺各地收集上百個仙草地方種原及野生種,歷經12年育成4個品種「花蓮1至4號」,今(28)日發表。仙草多為粉色花朵,花蓮場4品種有粉紅、濃紫色,適合景觀、生態營造,有的具耐候性、產量多4成,機能性成分也更高。

仙草是臺灣原生植物,分布全臺中低海拔地區,是早期農村社會常見於田邊雜草,又稱「田草」。因仙草冬季開花會吸引蜜蜂等多種授粉、天敵昆蟲,有助提升田區生物多樣性,花田壯闊美麗,還可營造景觀,花蓮農改場致力發展有機生態農業,因此投入仙草育種,今日舉辦新品種發表會,並同時與富里鄉農會、沐沐園藝公司及星源茶園青農劉景源簽約授權。

仙草是臺灣原生植物,是早期農村社會常見於田邊的雜草,又稱「田草」。(攝影/游昇俯)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今日發表仙草新品種。(攝影/游昇俯)

花蓮農改場場長楊大吉表示,花蓮以赤科山、六十石山金針花海聞名,花蓮場也曾育成7個金針花(萱草)品種,但金針花期從4月至10月中,後續即成景觀空窗期,花蓮場育成仙草品種從10月下旬開花到1月,可填補休閒產業空窗,新品種有包括紫花等花色,能營造類似薰衣草花海景觀,只要是中性、酸性土壤就適合種。

花蓮農改場育成仙草品種花色繽紛,可營造類似薰衣草般的花海。(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農改場育成仙草「花蓮1號─仙恬」花色粉紅色、「花蓮2號─仙靚」粉白色、「花蓮3號─仙紫」藍紫色及「花蓮4號─仙美」為紅紫色,4個品種已於今年6月取得植物品種權。花蓮農改場蘭陽分場助理研究員游之穎表示,「1號」香氣濃郁,富含香水植物依蘭的依蘭烯,仙草茶帶花香;「2號」早花10月中下旬即開花,且耐澇又耐旱、生長勢強,市售仙草收穫乾重每公頃6至8公噸,「2號」可達12.3公噸,產量更高出4成。

「3號」花色尤其濃紫鮮豔,且有抗氧化、抗發炎機能成分,抗氧化活性比市售品種高63%,總類黃酮也高出30%;「4號」是從「3號」後裔選拔而出,生長勢及產量更勝「3號」,且花期長、自11月下旬至隔年1月下旬,整個花序為紫紅色,花謝後仍有觀賞價值。

仙草「花蓮1號─仙恬」香氣濃郁,富含依蘭烯,仙草茶帶花香。(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仙草「花蓮2號─仙靚」,早花,耐澇又耐旱、生長勢強,產量高出市售品種4成。(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游之穎指出,因冬季缺乏蜜源,仙草冬季開花很容易吸引蜜蜂、瓢蟲等昆蟲,花蓮農改場嘗試將「田草」回到田邊,營造農田生態,以仙草營造生態的田區,寄生性天敵物種提高到對照田區4.8倍,物種個體數量則增加到36.9倍。

仙草「花蓮4號─仙美」整個花序為紫紅色,花謝後仍有觀賞價值。(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仙草冬季開花很容易吸引蜜蜂、瓢蟲等昆蟲,是良好蜜源植物。(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