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產業升級計畫奏效! 一期稻作糧價「每刈」大漲123元 繳交公糧數量反變少

農業部自今年一期作起推動「糧食產業全面升級計畫」,轉作雜糧旱作面積增加2,905公頃。(攝影/游昇俯)

農業部自今年一期作起推動「糧食產業全面升級計畫」,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15)日邀農業部長報告業務概況,包括立委蔡易餘也質詢推動情形,陳駿季指出,今年一期稻作產地溼穀價格每百臺斤(刈)1,132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23元;繳交公糧數量反而減少1.9萬公噸。二期稻作自11月起正逐步收穫,陳駿季說,他對糧價「絕對有信心」。

去年立法院多名立委倡議調升公糧收購價格,但怕公糧價格提高帶動稻作面積增加,反不利國內糧食產業結構調整,農業部推動糧食產業全面升級計畫「1集2轉3加3」,公糧收購措施則在收購總量不變下,提高計畫收購、輔導收購數量,以及提高輔導收購價格,以支撐稻作產地價格。

蔡易餘質詢糧食產業升級計畫推動成效,陳駿季指出,今年一期稻作產地溼穀價格每百臺斤均價1,132元,比去年同期1,009元增加123元;且升級計畫既照顧繳交公糧農民也照顧不繳公糧農民,繳公糧農民收入增加每公頃1.9萬元,從繳公糧轉契作農民收入增加5.5萬元;繳交公糧數量減少1.9萬公噸,轉作雜糧旱作面積反而增加2,905公頃。

二期稻作現正逐步收穫,蔡易餘詢問是否對二期作糧價有信心,陳駿季表示,二期作11月8日剛開盤,每百臺斤溼穀1,100元,也比去年同期增加80元,「絕對有信心」。

但蔡易餘也指出,國內黃豆、玉米、小麥等雜糧作物產能不足,主要仰賴進口,但進口價格明明比較低,飼料價格卻仍攀升,「魚飼料(價格)就漲了一倍」;他擔心稻作產業也有相同現象,稻農可能因收益變好,反而讓稻作產業上下游業者跟著調升相關費用,農民沒有真正受益。

陳駿季表示,日前他帶團赴美簽署「黃小玉」等農產品採購備忘錄,業者聯合採購可以壓低價格,包括政府也提供營業稅等優惠,近期農業部會找飼料公會討論,希望飼料業相關利潤可以回饋農民;農業部就怕稻作收益增加帶動上下游產業費用如整地費等調漲,會密切監控農業資材、生產成本等相關價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