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昌儒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分署長夏榮生說,「螢火蟲是環境的重要指標!」尤其是族群僅分布於馬祖列島,數量僅約250隻的馬祖東莒黃緣雌光螢、不足百隻的北竿雌光螢,令她非常關心。
兩種雌光螢於2012年由「臺灣螢火蟲之父」何健鎔發表後,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教授謝佳宏、研究助理方華德等人持續投入研究,連江縣政府更於2022年正式畫定「馬祖列島雌光螢野生動物保護區」,攜手馬祖鄉親一同投入保護雌光螢的行列,主動巡視雌光螢棲地的維護狀態,以減少破壞螢火蟲棲地的道路開闢及人為光害影響。
根據謝佳宏研究,過去既有的路燈是干擾雌光螢棲息及發光求偶交配的關鍵。光林智能成功開發出不同波長,避免影響生物棲地的照明設備,正是馬祖特有的雌光螢迫切需要的。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主動媒合,「光曜台灣:友善光環境計畫—馬祖雌光螢保育行動」應運而生,由光林智能、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連江縣政府及文大森保系四方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於北竿島建立「馬祖列島雌光螢生態照明示範區」。
光林智能提供全球首創「ECOridge生態照明」技術,結合光學與生物學跨領域研究,避開特定波長的光線,專為生物視角設計光源,並主動汰換保護區內的路燈。光林智能光學開發部經理彭耀祈說:「我們致力研發最先進的光學技術,以確保產品在保護生態的同時,也能提供最佳的照明效果。透過精密的計算和實驗,將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光譜,融入產品開發的每一個過程。」
夏榮生表示,目前僅先於馬祖北竿鄉橋仔村將12組路燈更換成「ECOridge生態照明」,待後續長期觀察,確認當地的雌光螢數量有明顯提升後,便會再與光林智能進一步討論,將試驗場域擴大至東莒與馬祖其他地區的雌光螢棲地。此外,因應馬祖當地季節性濃霧,光林智能另外再提供安裝22組「人因照明系統」燈具,減少燈光在濃霧中出現影響視線的散射現象。
對環境保護層面,光林智能運用自身專業,將維護生物多樣性多元價值充分落實至產品規劃及開發,維護雌光螢保護區棲地品質,減少馬祖雌光螢族群面臨的光害威脅。而在社會責任層面,改善馬祖地區路燈設施,增進居民夜間通行安全,在生態保育與照明需求間取得平衡。
光林智能也同步開發,將「ECOridge生態照明」再導入AI智能維運系統,提供社區公園、親山步道、山線及海線公路、國家森林遊樂區及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故障預警服務,實現全方位智能化監管,推動兼顧生態保育與人類用路安全的友善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