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四】農機事故佔農民職災死亡7成,只要求農民注意安全合理嗎?

文/林慧貞 製表/邱柏綱 首圖提供/野口伸

日本農林水產省雖宣示職災死亡人數要降15%,有專職人力推動,但看在民間眼中遠遠不夠。「職災不是個人問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長期推動農民作業安全的日本農村醫學會成員大浦榮次認為,不該將職災歸咎在農民不小心,從上而下、一遍又一遍地呼籲農民注意安全,重點是要打造可以安心從農的環境。

「每次發生職災,農民總是先怪自己」

一位農民收割完稻子後,打開聯合收穫機的掃除口蓋子,將手伸進去清潔農機,不慎被裡頭的螺旋刀切斷手指。許多人見狀怪這位農民笨,質問他為什麼不把引擎關了再來清掃,農民也是如此責怪自己。

這樣的案例不管在臺灣或日本都屢見不鮮,但是大浦榮次發現,聯合收穫機的清掃處,就只寫著「掃除口」,沒有任何標語,提醒農民必須先關掉引擎才操作,也沒有任何緊急機制,在打開掃除口蓋子時停下螺旋刀。

農機設計不夠安全,在聯合收穫機的清掃處沒有標示警語和安全開關。(圖片提供/日本農村醫學會)

「洗衣機開始轉動時蓋子就打不開,必須解除安全開關,機器才會停止,這樣的安全防護措施在生活中已經很普遍;反觀農業,農機打開外蓋,機器還是在運轉。」大浦榮次認為,不能把過失都歸咎在人,而免除機器設計上的責任,只要有安全開關功能,這一場意外就可以避免。

大浦榮次是日本農村醫學會的成員,這是一個由農協支持的全國性組織,設有六個農村醫學研究所,專門研究農村健康、農藥、安全問題。大浦榮次在其中執行了多項農業職災調查,每個個案情況不一,但共同點是農民總先怪自己, 了……。」

他觀察,這樣的態度,一方面是農民對職災很陌生,第一次遇到職災很自然會想到如果當初小心點就好,另一方面是日本社會長期以來將農業安全的責任,歸咎到農民個人。

舉例來說,農林水產省每年都會舉辦職災安全海報徵件比賽,兩年前勝出的海報,就是呼籲NO MISS,要求農民小心一點,不要出錯。

農機設計不當,增加安全疑慮

這只是眾多案例中的其一。整個社會和制度對農業安全的漠視,使得農民必須獨自承受職災風險。

日本農村醫學會曾統計,從2006年到2015年,農業職災死亡案件三分之二跟操作農機有關,其中45.7%是因曳引機,再加上農地搬運車、耕耘機,這三大項目就占了農機死亡事故四分之三。

縱使知道風險高,但農機設計這幾年卻沒有相對應的改善,除了缺少安全開關等防呆裝置,許多農機的邊角也沒有「倒角」設計。

大浦榮次指出,日常生活中許多用具怕邊角太尖銳造成使用者受傷,會把邊角磨圓、切圓,這種作法叫「倒角」;農機設計倒角卻不普及,曾有農民操作耕耘機時割到大石頭導致機器回彈,機蓋因為沒有做倒角設計,割到農民的腳,造成骨折住院六個月。

「這種理所當然的常識,在農業業界卻還不是常識。」大浦榮次說,諸如此類的意外不斷上演,但政府和業者並未對農機制定相關的安全防護措施,近幾年農機甚至越來越大型化,使得年齡本就偏高的農民,工作風險一再增加。

農機大型化,增加高齡者風險

過去40年,農村醫學會長期在各地調查農民職災原因,主要有「2000年調查」、「對面調查」(又稱面訪調查)、「富山調查」這三份報告,儘管發生原因的排名稍有不同,但趨勢類似,曳引機都是致災大宗,而且傷害經常發生在上下曳引機時。

另一項值得關注的是面訪調查,這是最晚近的調查,2011年到2015年,農村醫學會調查了630件職災,與受害人面訪,發現收穫機移動、駕駛造成的意外逐漸增加。

分析發現,近幾年收穫機呈大型化,從原本只是一個駕駛座,變成駕駛室,駕駛室農民後面視線有死角,一倒車就容易造成意外。

不論是曳引機還是收穫機意外,大浦榮次認為,農機設計沒有考慮到使用對象大部分都是年紀長的農民,很多大型機具階梯都做很高,年輕人還上得去,年長者就易發生意外。

日本農村醫學會成員大浦榮次呼籲,不該將職災歸咎在農民不小心,重點是要打造可以安心從農的環境。

缺少安全教育和制度,農民聽十分鐘課就上路開曳引機

農機設計不當,針對使用者的安全教育制度也相當匱乏。農村醫學會曾調查越後上越、熊本、仙台農協的農民,第一次駕駛曳引機前受指導的時間有多長,旁人或長輩教導都算在內,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越後上越和仙台農協有超過九成農民,聽一小時內說明就上路;只聽十分鐘說明後就開始駕駛的農民,所有農協更是都佔了五成以上。

甚至有個選項是:「沒有人教我」,越後上越和熊本農協,竟也有兩成左右的農民勾選,仙台更高達37%,也就是說這些人根本不知道怎麼操作曳引機就上路了。

大浦榮次說,這個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農民第一次駕駛曳引機前,幾乎就是旁邊的人說:曳引機在這裡,你就上吧、去吧!農民就開始駕駛了。「農業曳引機意外身故死亡佔了三成,可是我們在學習操作時卻是如此草率。」

但這並不能單方面怪農民,大浦榮次認為,社會並沒有建立相關制度,給予農民專業訓練,不能因此反過頭來怪農民不懂,而是要加強農機講習,針對高風險農機建立證照制度、強制講習等等。

另外,既然有這麼多年長農民,這些人的身體狀況如何、適不適合開農機、適合怎樣的務農型態,都應該要設計檢核表完整評估,不適合的人就應該想方法,請他們不要再操作高風險農機了。

大浦榮次感嘆地說,醫院防範醫療行為發生意外時,沒有貼出任何一個標語,請大家注意該怎麼做、請小心怎麼做,要求農民自己多注意、多小心,對強化農作業安全有其極限,應該是反過來以「人就是會犯錯」為前提,改善農作業環境安全。

 


延伸閱讀

【他山之石一】走過56年,日本農民職災保險如何顛簸行進?
【他山之石二】政府如何和農會成為夥伴,推廣農民職災保險?
【他山之石三】走入第一線,官民合作提升農村職安意識
【他山之石五】打造安全從農環境,新潟米故鄉持續半世紀的職安革命

【他山之石六】解析,日本職災背後的數據調查
【他山之石七】專訪政大法律系副教授林良榮:研究本土農民職災案例,讓臺灣經驗輸出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