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推高麗菜登記新制,最快2月下旬上路

文/郭琇真 攝影/郭琇真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8日赴彰化縣竹塘鄉宣布正式推動「高麗菜種植登記」制度。農民未來種高麗菜可提前至農會登記,除可領取有機質肥料補貼,未來產量過剩時,將優先媒合加工廠或通路商用每公斤6元以上價格向農民收購,若還是無法減緩產銷失衡問題,農委會此次加碼提出每公頃10萬元的耕鋤補貼。今天記者會吸引不少地方政府派員力挺,有農政官員表示,這套政策可望舒緩地方政府面對農民的壓力,讓高麗菜價格更穩定。新制最快2月中下旬上路。

農委會重推登記制 強化誘因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農糧署署長胡忠一28日在彰化縣竹塘鄉蔬菜產銷班第9班宣布推動「高麗菜種植登記」制度。出席者不只有中央農政單位人員,包含彰化縣副縣長洪榮章及其農業處長陳炳森、雲林縣農業處副處長陳炳坊、臺南縣政府主任秘書吳威達,以及土庫鎮農會、西螺鎮農會、北斗鎮農會、竹塘鄉農會總幹事都到場力挺。

過去雖有高麗菜種植登記制度,不過因為誘因不大,推動效果始終不佳。最為外界詬病的就是當全臺高麗菜生產過剩、價格崩盤時,農委會啟動耕鋤補助並未只限登記者,導致農民登記意願不強。

為了強化登記制度,農委會此次推出多項獎勵措施,包含參與登記的農民經農會現勘確認種植面積符合事實後,就可申請有機質肥料補助,每公頃最高3萬元,且沒有面積上限。

此外,為了保障農民收益,農委會將登記制度結合保價收購,未來高麗菜若量多價跌,需啟動外銷、加工等產銷調節措施時,有登記的農民將是優先媒合對象,會輔導加工廠或農民團體用每公斤6元以上進行收購。胡忠一強調,這項措施有規格要求,農民種植的高麗菜需符合通路規格才可參與,且保障面積每位農民以2公頃為限。

屆時若這樣還是無法舒緩產銷失衡問題,農委會將進一步啟動每公頃10萬元的耕鋤補貼。胡忠一解釋,除了耕鋤外,也有可能製作成動物飼料,但農委會不希望啟動這道最後機制,未來農民到農會登記時,若種植面積已經達到預警值,會要求農會鼓勵農民轉作矮性豌豆、青花菜等作物,將風險分散。

胡忠一表示,這套登記制度是預先登記,未來農民種植高麗菜前需先向農地所在地的農會進行登記(例如:種在竹塘就向竹塘鄉農會登記)。登記時農民需提供地段號、面積、預定種植時間、品種、身分證及手機號碼,供查核及資料統計。

農糧署目前已和全臺各地育苗業者成立LINE群組,密切掌握育苗數量,將資訊整合後公布上網,再搭配農民預先登記,胡忠一認為,未來預警機制會更加精準。

農委會今天選在彰化縣竹塘鄉宣布推動「高麗菜種植登記」制度。

地方盼望新制舒緩壓力

雲林縣農業副處長陳炳坊力推政府這套新制度,他說,中央已經好幾年沒有實施高麗菜耕鋤補貼,去年因為產量過剩,雲林縣政府只好自己推,現在這套制度可望可減少地方政府面對農民的壓力,所以樂見也會積極配合中央,希望讓高麗菜價格更穩定。

彰化縣竹塘鄉蔬菜產銷班第9班班長蔡宜修則說,這機制誘因很多,以前耕鋤補貼是7萬元,現在有10萬元,產量過剩農委會可媒合通路業者保價收購,相信可鼓勵更多農民參與登記制度。

只不過這制度有可能促進高麗菜產銷穩定嗎?種植高麗菜已有十多年的蔡宜修說,很難保證,重點還是在政策落實下去後,需循序漸進修正,以他來看,6元的保價收購對種植者雖是保障,但利潤太低了,應該不至於造成其他非高麗菜專業農搶進。

陳吉仲強調,高麗菜種植登記制度是一項由下而上的政策,農委會推動登記的背後是為了保障農民收益。而這項政策也和去年全國農業會議中的決議,建立「全國農民登記生產管理制度」相呼應,未來農委會所有補助政策都要搭配登記制度,如此才能更精準掌握相關產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