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改進農業土壤管理」方法學審議通過 土壤增匯兼顧農業韌性

農業部去年申請新增「改進農業土壤管理」自願減量方法學,環境部今(20)日審議通過。農業部表示,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也是地球陸域系統上最大的自然碳庫,為土壤增匯、提升土壤有機碳儲量,除了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還能增強農地對極端天氣的適應力,強化我國糧食生產韌性。

新聞
環境部通過森林、竹林經營碳匯方法學 森林疏伐每公頃固碳約3公噸、經營莿竹林20公噸

環境部昨(28)日審查通過「加強森林經營碳匯專案」及「竹林經營碳匯專案」2項本土自然碳匯減量方法。森林最少5分地、竹林1分地可申請執行自願減量專案,以增加碳匯成效取得俗稱「碳權」的減量額度,這兩項方法學計算碳匯成效採計木竹生長量及木竹製品固碳量。

新聞
種樹造林、竹林疏伐、電動農機可固碳 碳滙計算「方法學」7、8月將陸續通過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農委會日前宣示2040年要比國家目標更早達到淨零碳排,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5)日表示,農業部門種樹造林、電動農機具、竹林疏伐等均有碳匯,農委會正與環保署合作訂定相關碳匯計算「方法學」,預估7、8月會有方法學陸續通過,未來農民除了做農業生產,還有碳匯可兼賣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