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黃牛血緣濃厚的肉牛,牛角短、耳朵小而薄呈水平狀是臺灣黃牛特徵之一。(攝影╱王士豪)
豐年雜誌
肉牛知多少?臺灣吃得到的牛種:穀飼牛?草飼牛?吃蔬菜的臺灣牛

臺灣有牛的歷史最少400年,最晚在17世紀荷蘭治臺初期,荷蘭人已從澎湖引黃牛至臺灣本島,同時期並由爪哇引進水牛,開墾役用也作肉用。明鄭時期,荷蘭商船仍在臺灣補給牛肉;清領時期政府曾頒布禁止私宰耕牛的律令甚至刻碑表記,可見在不吃牛習俗,仍有屠宰牛隻食用的行為,只是轉為隱晦;到了現代社會,吃牛逐漸轉為大方的享受,但在臺灣到底會吃哪些牛?

農業經營
斗南食物日:臺灣牛 透過吃,讓學生認識在地循環農業的故事

翻開中央畜產會的統計資料,臺灣國產牛肉的自給率不足十分之一。因此,不僅消費者吃到臺灣本土生產牛肉的機會不高,每天在學校享用營養午餐的學童們因為臺灣牛肉的價格相對高昂,每餐2、30元的預算遠遠不足以滿足每公斤動輒百元的牛肉,與國產牛肉的距離就更遠了。

斗南鎮農會秘書張耀裕、林建君、程蕙禎
封面故事
非典型農會! 馬鈴薯與牛的在地循環經濟 雲林斗南鎮農會

年節將近,還在煩惱要準備什麼食材,才能讓家人吃得安心又滿意嗎?正值產季、好料理、耐放且不占據冰箱空間的,應該就是最好的選擇。當然,如果背後還有厲害的產地故事,可以邊吃邊聊、轉移親戚問八卦的火力;在拜年走春時還能大方分送親友,分量感十足又不怕皮包心疼的話,那麼,嚴選國產馬鈴薯搭配國產牛,是你不能錯過的年節必備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