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計畫的推行是今年臺灣輿論焦點之一,有諸多不同立場的意見,認為應放緩實施,同時也有學者、公民團體認為如期實施國土計畫才能改善臺灣的土地使用。(攝影/陳大中)
農觀點
【觀點投書】回應農村生活需求、提升農地管理及品質 國土計畫不應再展延/黃偉茹

在2016至2022年間,臺灣耕地面積從74.6萬公頃下降至72.7萬公頃,少了逾1.8萬公頃。前述數據已經顯示舊制度,也就是現行的「區域計畫」及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無法真正維護農業生產環境,臺灣即刻需要新的制度工具來協助解決問題,讓國土計畫準時實施,才是真正為臺灣農業發展著想。

屏東縣竹田鄉農田與農村地景。(攝影/梁偉樂)
新聞
【農土飛地】國土計畫法下臺灣農地滅失存亡大戰

農地成為翻身的夢想飛地?還是世代都死守的一畝良田?面臨國土計畫明年全面施行在即,縣市政府與中央主管機關的角力浮上檯面,各縣市不斷挖走農業土地甚至包括優良農田,一點一滴被改劃到城鄉發展地區,國土計畫下的農地再次遭受搶地的威脅。除了面對農地失流,農村生活的困境及對發展的煩惱、企盼,也都接踵爆發。

新聞
國土法畫出農地總量81萬公頃 落實功能分區農地不能隨意變建地

縣市國土計畫即將於4月底公告施行日期,四年後國土功能分區圖上路,區域計畫法退場,特定農業區及一般農業區將重整,全部更名為「農業發展地區」,以面積、農用比例及土地完整程度,劃分為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第二類,農地將不能隨意變更成建地,從一大片特定農業區挖出一小塊變成工業區的情形,可從此消失。宜維護農地面積則守住81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