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南投縣信義鄉羅娜地區是全國最大原住民部落,部落居民利用河階臺地務農,但在農田水利會時代屬於灌區外農地,遇到枯水期常常沒水可用。農委會農田水利署「羅娜地區灌溉設施系統工程」第二期蓄水池工程今(24)日開工,透過建置大型蓄水池、配水池、輸水管線,未來可把水直接送到農戶田間。蓄水池工程預估聖誕節前完工。
取代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的水稻收入保險,今年一期作首次開辦,經過2次延長投保期限,今(24)日確定是收件最後一天,農委會農業金融局統計投保件數,「基本型」投保件數將近19.5萬件,投保面積約13.4萬公頃,投保率86%,雖然未達農委會期待的全面納保,但農金局表示,以自願性投保的農業保險而言,86%的保險覆蓋率已算很高。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3)日預告修正「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增修訂亞醌蟎等14種農藥68項殘留容許量,其中「派滅芬」這項一口氣增訂42種作物從國外進口的殘留容許標準,預告期60天。國內部份由於派滅芬尚未在臺灣取得許可證,因此即使殘留容許量正式公告,國產農作物仍是不可使用,國產農產品也不得檢出。
中國海關總署今(23)日公告,自臺灣、印度、俄羅斯、越南等國進口水產品外包裝檢驗COVID-19病毒核酸陽性,暫停進口商產品申報進口1周至4周不等。臺灣的東和食品公司外銷至中國的一批冷凍竹莢魚,因包裝樣本中檢出病毒核酸陽性,被中國海關總署暫停進口產品申報1周,至6月29日止
總統蔡英文今(22)日出席台北國際食品展開幕典禮時表示,今年來自四大洲23個國家的特色美味參展,都是來自我國民主盟友的優良產品,呼籲國人一起支持「民主良品」,讓民主盟友的互助力量更強大。農委會在食品展中設置「臺灣館」,以「永續.韌性.零碳農業」為主題,向國內外買家推薦多元豐富的臺灣優質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
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引進多種香瓜品種篩選,選育出與市場俗稱「韓國香瓜」相同類型的甜瓜「臺南15號」,擁有金黃外皮嵌銀條斑,外觀極具特色,糖度高,栽培著果率比美濃瓜好,且不容易發生「臍裂」,採收率高,更適合農民種植。
擴大石斑魚國內行銷的速度加快,石斑魚8月將進入盛產,農委會布置內銷通路迎接產季。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2)日出席「全民相挺 漁民放心~臺灣石斑 世界尚讚」活動,全聯董事長林敏雄當場宣布擴大採購,從原先預定200公噸增加至500公噸,「國內石斑絕不會崩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呼籲「大家用新臺幣照顧漁民,讓我們度過難關」。
中國6月10日宣布暫停臺灣石斑魚輸銷,企業界隨即聯繫農委會認購石斑魚中秋禮盒,至20日短短10天已收到500公噸訂單,鼓勵企業認購1,000公噸的目標已經完成一半,漁業署代理署長范美玲呼籲漁民要有信心,千萬不要拋售,且因為企業的踴躍認購,國內行銷費用原預定6.4億元,重新盤點後大幅縮減至2.5億元。
行政院主計總處每5年辦理一次農林漁牧業普查,日昨公布最新109年結果,農業經營管理者平均年齡64.4歲,從農人口持續老化,從農家數減少到69.3萬家,同時可耕作地面積持續減少,但用於生產農作物面積則有增加,專職農家年收入可達172.8萬元。
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育成低直鏈澱粉水稻品系「中稉育13113號」,近日正式命名為「台中200號」。此品種長期保存不易老化,食味品質穩定,且外觀良好,米粒為半透明乳白色、白堊質為零;栽培肥效性佳,產量比對照品種「台稉9號」更豐產。因米質軟Q,除了白米,更適合開發糙米、胚芽米的食用市場。
臺灣石斑魚被中國以驗出禁藥為由,全面禁止輸入,漁業署回追11場供貨的石斑養殖場採驗魚體及池水底土,結果均未驗出禁藥,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1)日表示,受託檢驗的中央畜產會的實驗室經過驗證,檢驗能力經得起考驗,若大家還是有疑慮,農委會願意出錢,由第三公正實驗室再次去11場養殖場採檢。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執行邊境檢驗,抽驗到2批自法國進口的哈根達斯香草冰淇淋農藥殘留不合格,驗出不得檢出的「環氧乙烷」,共計5471公斤須退運或銷毀,預計明(20日)公告;哈根達斯冰淇淋進口商台灣通用磨坊公司在食藥署公告前,先宣布預防性自主下架相關批號的香草冰淇淋杯裝產品,並接受客戶及消費者退貨退款。
往年6月中臺南芒果已是盛產,但今年因芒果花期延後,預估6月下旬、7月上旬量才會出來;並且由於今年是果樹小年,2、3月花期間還遇低溫及降雨,芒果授粉、著果不佳,產量明顯減少。臺南玉井區農會表示,量少價昂,目前下級芒果產地價也要每臺斤4、50元,到消費者手上可能都要100元以上才買得到。
中國暫停臺灣石斑魚輸銷,國內內銷部份,高雄區永安區漁會總幹事李秋錦表示,石斑魚不好殺,如果是大型龍膽石斑更是不可能買全魚,因此加工廠去鱗去鰓去內臟後的條凍,或是已分切完成的魚片、魚排,才是內銷主要產品類別,漁會也在思考將石斑魚做成料理包,讓消費者只要覆熱即可食用,增加選擇石斑魚的機會。
綠色環境給付計畫6月起辦理補申報作業,依各縣市公告受理期程最快於6月30日截止;但為提升國產飼料供應量能,農委會今年二期作起放寬種植飼料用玉米不受基期年資格限制,契作硬質玉米申報期間自即日起至7月31日止,年初已申報全年2次耕作措施者,只要在二期耕作期間開始之前,都可以變更申報種植。
目前人類食用的肉類與數百年前的歐洲或更近期的世界其他地區所食用的肉類,有著非常顯著的差異。直到18世紀末,在歐洲許多地方,肉品對大部分人來說仍然是稀有物,人們也許在復活節或其他節日,或是在意外豐盛的時候才會享用,從人類漫長的肉食歷史看,20世紀末與21世紀初實行的工業化畜牧與以往趨勢有顯著的不同。
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去年起聯合衛福部、農委會展開專案稽查,抽驗市售臺灣茶葉樣品進行產地鑑別,其中含有非臺灣境外茶的比例高達19.7%。為了強化國產茶溯源管理,農委會擬將茶葉納入強制溯源品項,預計6月底預告,最快7月底公告上路,將成為繼雞蛋後,第2個強制溯源的農產品項目。
總統蔡英文今(17)日南下高雄,關心石斑魚養殖狀況,針對中國再次違反國際規範,片面暫停臺灣石斑魚輸入一事指出,從去年鳳梨、釋迦到現在的石斑魚,可以看到中國不能嚴格遵守國際規範,時常以突襲性、且不成比例的貿易禁止措施,阻礙商品流通及自由貿易,這對臺灣的出口商及漁民來說,是一種傷害,對自由貿易而言也是一種傷害。
因應中國暫停輸入我國石斑魚,農委會今(17)日公布產業內、外銷輔導措施,包括延長養殖提供專案貸款1年免利息、加工凍儲補貼、強化國內行銷及提供海外拓銷獎勵等,投入總經費8.09億元。其中,海外拓銷獎勵以空運外銷亞洲以外國家獎勵每公斤90元,針對非華人市場消費需求的魚片、輪切等產品可再加碼10元。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7)日視察農委會濁幹線與北幹線串接工程計畫,此計畫擬興建串聯兩大灌溉系統的渡槽工程,並同時改善濁、北幹線相關通水渠道,利用圳旁空間增闢調蓄池等,預計耗資29.3億元;透過「北水南引、南水北調」,強化雲林、嘉義及臺南水資源運用彈性及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