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迷生活】植於心間的靜好

幾經輪替的陽臺植栽。

文字.圖片提供/陳姵穎

幾年前因室友搬離、由邊間挪移至面對社區中庭的房間時,最中意的即是有了一方窄仄陽臺。靠近耶誕節的日子,我興沖沖自店家攜回一株心儀已久、上板至淺色木片的二叉鹿角蕨,彼時此種並非原生於臺灣的雨林植物熱潮正悄悄掀起,加上以毛茸茸走莖惑人心志的兔腳蕨,兩株帶著動物名的植物與老闆相贈的小精靈空氣鳳梨,成了小陽臺的第一批房客。

喜歡植物的人總戲稱這是個「坑」,一旦養上了,哪裡有只養一兩盆這種事兒?長長一段時日,流連臉書植物社團、週末晃蕩花市、趕赴慶典般的主題市集;走路時最大的樂趣, 是觀察建物的大門落地窗與陽臺,擺放掛養了哪些認得或不認得的植物。時與親友互通有無,隨著不同類別的植物漸於陽臺蔓生,亦蹣跚從莖葉的低垂泛黃、冒芽繁盛、乾枯墜地等變化裡,摸索澆水的頻率、光照的量度、換盆的時機,體悟打造植感與人事流轉的某些近似──若無法給予合宜環境,即便有情仍須放手。儘管偶有不可相得的感傷、時遇纏結難解之困惑,泰半日常,植物賦予的是讚嘆驚奇。

溫暖時節,銀脈鳳尾蕨、鹿角山蘇冒出蜷曲小巧的嫩芽;夏季入眠、秋季甦醒的槲蕨在那些盈盈渦漩外,薄透淡綠、新生而出的腐植質收集葉總令我目眩神迷。名稱相似但分類上並不同屬的龜背芋與姬龜背是迷人的「洞洞一族」,等待緊裹的新葉舒張,猜測一共有幾個洞的心情猶如開獎。當濕涼的風吹起,銀鹿、皮陳、檸檬鹿約好似地長出青中帶銀白的新臉(營養葉);彷彿是替我記數豢養彼此的年分般,二叉鹿角蕨在前些日子頭一回伸出有了四根指頭的小手(孢子葉)〔註〕

科學家說,一棵巨木能自成一個生態系,我的植栽則告訴了我,一只小盆即可展演自然。某日黃脈鳳尾蕨幾片葉尖黏捲的異樣吸引了我的注意,三個小小葉巢顯然是某種昆蟲的育嬰房,隨著葉巢體積漸增, 蕨葉悉數被細絲纏繞成球,不知將有多少蟲蟲誕生,難免益發緊張。發掘眾多金花蟲新種的朋友Y告知可打開葉巢看看,幼蟲會自行黏妥;禁不住好奇,以小剪刀充當鑷子,戒慎恐懼地拆解一角──空空如也。 不死心地再揭開些許,一隻淺綠中綴著黑點、頭部褐紅的細長毛蟲現身──萬幸,堪稱秀氣可愛。套上手機微距鏡拍照錄影,Y認為應是某種螟蛾(後經臉書社團蛾友辨識,是草螟科的蛾類),對話之際,幼蟲已勤奮地將葉巢缺口收攏。

〔註〕營養葉沒有孢子囊群, 功能為提供營養;孢子葉則具有散布孢子的繁殖功能。

PROFILE

陳姵穎 報紙副刊編輯,有時寫字。不管在平地或高山,走路時總會被花草樹木給勾住目光,城市裡的小陽臺約有九種多肉、11種蕨類、兩種豆蘭、五種非上述熱門觀葉植物。

槲蕨新生的腐植質收集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