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苗場篩選無毒芋頭苗、農改場開發種苗消毒 田間芋苗幾不再染病!

無特定病原的芋頭健康種苗栽培情形良好。(圖片提供/種苗改良繁殖場)

臺中市及苗栗縣是國內芋頭種植面積前三名的縣市,農民栽培芋頭是以自留芋苗繁殖,常因母株致病性病原傳遞給子代,導致芋苗定植後染病,田間缺株率可達2成多,亦即有2成芋苗會染病死亡。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利用病害檢測技術篩選無病毒植株,繁殖健康種苗,可讓田間缺株率降至5%;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則開發芋苗消毒技術,大幅降低苗期發病,缺株率可降到1%。

國內芋頭種植面積約2,400公頃,每年種苗需求量超過9,500萬株,農民多是透過自留芋苗繁殖,以田間走莖苗作為下一代種苗,導致田間芋苗容易罹染疫病、軟腐病或白絹病等病害,罹病率可高達25%,田間若有缺株就還需要耗費時間人力補植。

芋頭感染球莖疫病的情形。(圖片提供/苗栗農改場)

國內種植芋頭隨著栽培地區及方式不同,個別品種仍會發展出適應當地氣候環境的特性,種苗場自109年起與臺中大安區農會合作、參與式選種,挑選適合臺中地區的芋頭品系,利用病害檢測技術篩選無病毒病原感染的植株,再以組織培養方式量化繁殖健康種苗。

種苗場助理研究員張珈錡表示,使用健康種苗定植栽培,可讓田間缺株率降至5%,仍有5%可能因田間病原而感染;一般組培苗栽培所需時間會比走莖苗稍長,但試驗的組培健康種苗生長勢佳,從定植到採收的時間也與一般走莖苗相同,生產的芋頭品質比農民自留種還佳。

健康種苗生產芋頭,品質比農民自留種還佳。(圖片提供/種苗改良繁殖場)

張珈錡說,因繁殖組培苗成本高,未來希望繼續與大安農會合作,由種苗場提供組培苗,在農會隔離良好的田區栽培生產健康種苗,每年約可生產3至4次走莖種苗;除了臺中地區,種苗場也在全臺各地採種,未來擬以與大安農會所建立健康種苗生產模式,輔導其他縣市產區生產健康芋頭種苗。

苗栗農改場則開發芋苗消毒技術,大幅降低田間缺株率。首先選取健壯芋苗,挖掘苗株時避免傷口產生,育苗定植前,先以稀釋1,000倍的微生物肥料液化澱粉芽孢桿菌「苗栗活菌1號」浸泡12小時,或以稀釋1,000倍的「81.3%嘉賜銅可濕性粉劑」浸泡10分鐘,經過1至2小時陰乾後再種植至田間;田間土壤需保持濕潤勿淹水,7至10天後再以水流方式,每分地引入20公升苗栗活菌1號,或施用81.3%嘉賜銅可濕性粉劑防治1次。試驗證實,芋苗經此消毒處理,可將田間缺株率從25%降至1%。

芋頭種苗經消毒處理情形。(圖片提供/苗栗農改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