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也可用電腦來選!茶飲拼配師的輔助新方法

茶改場副研究員胡智益

茶改場副研究員胡智益應茶飲業者的需求,自2020年開始研究用科學方法拼配茶葉的技術,現今已經應用在實際的商業生產上。

文/葉文欽
  胡智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兼股長
攝影/葉文欽

就像威士忌有調酒師,茶葉也有一群專業的品評人員,他們不僅要分辨茶葉的品質,還要控制商業茶飲產品的穩定性。因應茶飲業者的需求,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副研究員胡智益及團隊的研發下,終於找到一套用科技快速輔助品評師與茶飲業者的方法。

茶葉品評師可以快速而準確地利用不同年分與批次的茶葉,調和出味道一致的茶飲,確保消費者每次喝到的是一樣的滋味。「資深品評師真的很厲害,好像所有跟氣味相關的東西都藏在大腦裡,不但可以分析出茶的特性,而且很快就能找出用哪些茶可以調配出這種味道,簡直比電腦分析還精準。」胡智益說道。

善用科技輔助 強化臺灣茶葉產業弱項

「對於包裝茶及手搖茶飲業者而言,需藉由拼配技術穩定原料品質與供貨正常,目前拼配多由人為的感官品評判定,但品評人員的靈敏度及經驗不易訓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判風險,相較之下機器只要定期校正,穩定度會更可靠。」胡智益表示,進行這項計畫的目的,就是希望藉由分析商用茶原料的化學成分建立科學化指標,透過儀器分析輔助人為的感官品評判定,如此便可降低人為感官品評的誤差,讓產品穩定性更為提升。

茶葉品評與配方調製
茶葉品評與配方調製是一項專業工作,要想找到對的組合,非常考驗品評人員的記憶力、分析力與想像力。

因此,透過研究精品紅茶各等級茶樣的感官品評與化學成分分析數據,就可以建立品質分級資料數據庫,並結合拼配技術開發的精品紅茶拼配配方,同時搭配運用特色茶風味輪系統,將可協助提升國產精品紅茶利用與行銷推廣。

茶改場研究人員將茶葉磨成粉後,放入專業的分析儀器中
茶改場研究人員將茶葉磨成粉後,放入專業的分析儀器中,即可獲得各項重要指標的數據。

胡智益認為,未來這套技術系統可以成為拼配師的好幫手,讓他們更容易找到想要的組合,也可以讓產品製作的每個環節,都有可以參考的數據化指標,輕鬆提高茶飲的穩定度,甚至讓各廠商更容易依據自身需求做客製化的拼配調整,研製開發具有專屬風味的精品茶飲。

建立科學模型 找出茶葉指標數據

胡智益與團隊利用茶改場發展的茶葉快速分析技術,找出了9項重要的指標數據,並以此建立檢測模型,可以探究不同茶類、不同等級茶樣的成分指標與合作廠商感官品評等級的對應性,建立科學化指標拼配系統的統計模式雛形。

專業的儀器分析
藉由專業的儀器分析,茶葉的各項指標數據會馬上呈現出來,有利於廠商對應比較各款茶飲的特色,讓產品研發更快速有效。

廣編企畫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