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產地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逾9成6 藥殘高風險品項納明年市場專案監測

農委會每年抽檢產地蔬果農藥殘留,近3年合格率都在9成以上。圖非當事農友。(圖片提供/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消基會日昨公布六都青江菜、小白菜、甜椒及辣椒農藥殘留檢驗報告,不合格率高達36.3%。農委會今(2)日偕同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召開記者會,公布過去3年農產品上市前農藥殘留檢測結果,合格率均在9成以上,近兩年甚至高於96%。由於消基會是針對市場端農產品進行調查,食安辦表示,此次藥殘高風險品項將納入明年度後市場專案監測計畫中,加強監測。

消基會針對食藥署110年度市售蔬果農藥殘留監測計畫中,農藥不合格率較高的青江菜、小白菜、甜椒、辣椒等4類蔬菜,於今年8、9月間在傳統市場、公有市場、量販店、超市及福利中心等採樣抽檢,總計80件樣品不合格率36.3%,其中辣椒類更高達64.3%。

農委會今日公布109至111年3年農產品上市前農藥殘留檢測結果,每年平均抽驗2萬件左右,109年合格率逾94.7%、110年逾96.6%,今年截至11月也逾96.3%。農委會藥殘監測數據與消基會差距大,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農委會針對全國1至12月、不分品項進行全面性監測,但民間監測可能因取樣時間、種類、數目而有差異,不應將消基會調查數據視為絕對高低,但可看作風險較高的提醒。

農委會今日偕同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召開記者會,公布過去3年農產品上市前農藥殘留檢測結果。(攝影/游昇俯)

「消基會調查不合格比率高品項將納明年度專案監測計畫中」,食安辦主任許輔表示,政府針對蔬果農藥監測,由農委會負責生產端蔬果產地監測,衛福部負責市場端的「後市場監測」,後市場監測在政府推動「食安五環」政策後,全國每年4,500件,分定品項後由22縣市衛生局到傳統市場以外的超市、賣場及團膳業者等場域抽查,不合格者即可依《食安法》裁罰。至於消基會此次調查納入取樣的傳統市場、路邊攤販等地不在國家監測計畫中,許輔則說,各縣市衛生局仍有納入監測。

許輔指出,消基會調查時間雖比較短暫,但也顯示某些季節、特定品項藥殘比率確實比較高,後續也會納入跨部會平臺檢討管理措施,減少藥殘超標情形發生;他舉例,3、5年前藥殘比率最高的蔬果是百香果及部分辛香作物,但在精進管理後,近兩年這些品項已退出排行榜。

陳駿季表示,消基會所作市場端的調查仍具參考價值,尤其它指出夏天特定季節藥殘容易超標,與近年高溫乾旱等極端氣候改變病蟲害生活史有關,今年11月氣溫是史上最高,相較往年高出1.9℃,8月時也已高出平均1.4至1.5℃,農民可能因此加強用藥,間接提高藥殘風險;農委會將依高風險季節、作物品項調整取樣監測時間點,不再1至12月平均分配,並提高監測布點密度,透過公私協力,適時啟動區域防治。

農委會降低農藥殘留風險措施,去年7月起實施農藥購買實名制,目前陳報率已達100%,可掌握違規使用非推薦農藥情形;推動植物醫師制度輔導農民用藥,今年全國共聘用100位儲備植醫;建構質譜快檢監測網,提升抽驗覆蓋率,追蹤藥檢違規高風險對象適時輔導;除了在消費市場端建置區檢中心、快檢站提供檢驗服務,明年起將購置新型質譜快檢行動檢測車,預計4年購置4輛,巡迴偏鄉產地提供檢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