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抵7個人力,國產專利青花菜分切機力抗缺工

文/林宜潔 首圖提供/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攝影/林宜潔
臺灣青花菜每年產量約3萬公噸,仍不足供應國內消費。農委會農糧署輔導農民加入生產,預計每年多產出3,600公噸的產銷履歷冷凍青花菜,也帶出採後分切處理的缺工問題。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耗時三年,研發比進口機台功能更強,售價只要進口1/3的國產機。擁有產銷履歷資格的農民,購機還可向農糧署申請補助。

臺灣獨創工序,切掉菜芯再分切小花,青花菜分切大省工

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長鄭榮瑞表示,因應市場需求,農糧署輔導高麗菜農轉作青花菜,全臺一年預計增加三千多噸的青花菜產量。「現在缺工很嚴重,沒有機器產業發展會受限。」

鄭榮瑞解釋,青花菜生鮮保存時間短,處理速度太慢,會導致青花菜變黃,品質下降造成損失。青花菜增產後,青花菜分切處理廠面臨人力不足,進口分切機器價格昂貴且規格不適用的困境,臺南場團隊才投入研發國產機器。

耗時三年,臺南場總算在去年成功研發國產專利青花菜分切機。鄭榮瑞介紹,國產的青花菜莖比進口稍短,如果使用進口機台,分切時容易耗損。「國產新機除了初步截掉菜芯,還可以進一步縱切分成小花。」鄭榮瑞強調,增加縱切工序,把青花菜切成適口大小是國外機型沒有配備的功能,可以大大減少人力,「是臺灣獨創。」

國產新機除了能截掉菜芯,還可以進一步把青花菜切成盤子下方的適口大小,是臺灣獨創的功能。

每分鐘處理30顆,價格只要進口機台1/3

鄭榮瑞說,國產青花菜分切機每分鐘可以處理30顆以上,一台分切機就可以取代6-7個人力,紓解分切場的缺工困擾。國產機台已完成技轉。每台售價45萬臺幣,比進口機台每台160萬,只要不到1/3,而且功能更完備,市場反應熱烈,全臺已賣出12台,雲林、彰化、高雄與屏東的分切場都已購入使用。

臺灣每年進口青花菜達6千噸,農糧署輔導農民轉作

根據農糧署2017年統計資料,臺灣青花菜種植面積為1,402公頃,以雲林為最大產地,佔全臺47%,其次則為嘉義34%。每年總收穫量約3萬公噸,產季為每年12-4月,冷凍蔬果處理廠則有約20-30家。

臺南場表示,青花菜廣受臺灣市場歡迎,在國產3萬公噸以外,近五年冷凍青花菜每年進口平均近6,000公噸,農糧署也輔導農民冬季轉作種植產銷履歷青花菜。鄭榮瑞指出,配合推動產銷履歷政策,購買國產專利青花菜機台,還能向農糧署申請補助,意者請洽臺南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