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動味蕾,舌尖上的雜糧風味

郭翊鋒、張瓊今與鍾憶明

郭翊鋒、張瓊今與鍾憶明善用臺灣食材研發食譜。

文字/王叡婷 攝影/王大偉

養生及綠色飲食當道,臺灣國產雜糧種類豐富,是健康飲食的首選。但雜糧料理常有口感粗糙、有豆腥味等刻板印象,如何美味上桌,成為家中常駐食材?

還未踏進樂點屋烘焙廚藝小教室,就能聽見歡笑聲及聞到香噴噴的味道,「大家都有共同目標,以時令作物為主,研發菜單、教學分享,讓更多人認識臺灣食材的多樣性及運用方式。」負責人郭書瑋及許珮瑩夫妻於四年前接手經營樂點屋,與許多志同道合的老師合作開設料理、烘焙課程,這裡也是串起郭翊鋒、張瓊今與鍾憶明三位料理人情誼的據點。

「郭爸會成為料理老師純屬意外。」被大家稱為「郭爸」的郭翊鋒師傅,某次在家煮好便當菜,替兒子、媳婦送到廚藝教室,沒想到正在上課的學員光看就嘴饞,試吃之後更吵著要學,郭書瑋只好與父親商量,沒想到郭翊鋒爽快地一口答應,「爸爸樂於分享,許多商業撇步都不藏私的傳授給學員。」1986年郭翊鋒從西點麵包起家,接著創業古早味小吃店,經營土雞城台菜餐廳時,更結識許多飯店主廚,從他們身上學到快要失傳的酒家菜及辦桌料理,「現在健康養生餐盛行,都說要多吃五穀雜糧,其實傳統台菜很早就有應用雜糧了,只是沒有刻意強調。」例如大家喜愛的辦桌菜甜點「八寶芋泥」,就包含多種豆類,羹湯多用根莖類,尤其荸薺常入菜增添爽脆食感。

問起從事西餐廚師15年的張瓊今,為何想要創立工作室?「某天腦海中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每天廚房用的食材到底都從哪裡來?我想把未知的這段銜接起來。」為了更認識臺灣在地食材也陪伴家人,張瓊今辭掉工作回桃園,開始勤跑市集與小農交流,到產地尋找作物,並成立「阿邦登夏生活工作室」,用季節食材做戚風蛋糕及手工餅乾,也成為樂點屋的教學講師。「甜點也可以表現一道菜的特色與風味。」張瓊今將法式經典菜餚普羅旺斯燉菜的概念,與好友鍾憶明的米穀粉結合,做成口感綿密細緻,充滿濃濃南法風情的普羅旺斯米戚風蛋糕。她也善用全穀雜糧與根莖類食材,例如地瓜戚風蛋糕、紅豆飯,或將樹豆與黃豆加入義式蔬菜湯中燉煮,蔬菜甜味會進到豆子裡,口感鬆軟也很有飽足感,「西式料理很常使用多種豆類及根莖類。」張瓊今表示,樹豆往往被侷限於原民風味,黃豆多用來製作豆漿及豆花,但只要轉換思路,每次烹調成果都有驚喜。

義式蔬菜湯
義式蔬菜湯加臺灣樹豆燉煮,甘甜鬆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