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抓寶趣】觀音山步道抓「雞」

觀音山步道

文字攝影/柯焜耀

觀音山是臺北盆地西面最醒目的天然地標,也是一處生態小綠洲,春去秋來,各種蝴蝶、昆蟲、鳥類南來北往,前幾年更掀起一股「抓雞」熱潮,此雞非彼雞,是一種美麗又危險的昆蟲──龍眼雞。

2018年8月底,一則「龍眼雞入侵觀音山區」的新聞引起我的注意,龍眼雞為外來種昆蟲,在新北市八里、五股、林口一帶的觀音山區被發現,這是臺灣本島首見,立刻引起相關單位的注意。

隔天我騎著機車,從蘆洲住家出發,飛奔前往觀音山區「抓雞」。由於新聞上沒說明精確位置,我就在觀音山通往八里的荖阡路(北49線)上搜尋,遇到農家就到處打聽。途中繞過一個「廖添丁洞」的指標,進入一片果園,果然在龍眼樹上發現了兩隻龍眼雞。

龍眼雞原產於中國和東南亞,在福建、廣東、金門一帶相當常見,牠常在龍眼等果樹上吸食汁液,因影響果樹生長被列為農業害蟲。自2018年入侵臺灣,已從五股、八里的觀音山區擴散至淡水河對岸的北投貴子坑山區,由於龍眼雞外型鮮豔亮麗,造型也與一般常見的蟬不同,吸引不少昆蟲生態攝影師「抓雞」,拍下一張張美麗的照片。雖然沉醉於牠美麗的外表,但不能忘記外來種的危害,為了防止龍眼雞持續擴散,排擠本土物種,昆蟲攝影愛好者彼此也有默契,拍照後定位、通報,讓防檢局或有關單位處理,為臺灣生態平衡盡綿薄之力。

PROFILE

柯焜耀 資深旅遊記者、作家,著有《漂流柯奇航日誌》、《單飛台灣》、《台灣溪遊記》等。現醉心於生態世界,每日與動植物、昆蟲為伍,漸成一位自然人、野人。

渡邊長吻白蠟蟬 主要分布於臺灣北部海拔一千公尺以下之山區,外型很像龍眼雞,但牠的前翅主色是白色,搭配藍色的細碎花紋、黃褐色的頭突,整體顯得素雅、精緻。常棲息在烏桕樹上,被發現時會橫向移動至樹幹另一面躲起來,動作相當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