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王仕賢 採訪.整理/曾怡陵 攝影/吳尚鴻
農業科技的發展須與時俱進,我們透過務實面與前瞻性並重的作法,並橫向串聯相關單位的資源,希望讓農業科技有效擴散、增強農民的營收,也為農業建構資源整合的服務網絡,進而厚實外銷能量,讓農企業可因應環境的變遷迅速應對,持續轉型升級。
農業科技不斷推展 為產業發展添柴薪
農業科技用於解決農業現有困境,或發展未來所需的技術,兼有務實和前瞻的作法。過去20年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在農業科技的發展過程有不同的側重面向,早期著重生物技術,1999年推動「農業生物技術國家型科技計畫」,成果包含調控蝴蝶蘭花期、抗病及抗逆境等;另外也致力開發蘇力菌等微生物農藥,及其他用於環境保護,具分解能力的微生物。
農委會也推動農業生技園區的開發,如2006年開園的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整合禽畜生技與加值、生物性農業資材、節能環控農業設施、生技檢測與代工服務等六大產業聚落,截至2022年4月15日止,共112家廠商進駐,帶動約50億元的營業額、2,600位就業人口。
而因應資通訊科技的發展,2001年農委會輔導全國農漁會建置區域網路;2007年建置「臺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等管理資訊系統;為了服務農民,提供線上遠距診斷服務。此外,配合行政院科技會報推動雲世代產業數位轉型政策,在2021年打造「雲市集-農業館」,提供農業數位生產管理方案、雲端POS多元整合方案等8大類軟體即服務(SaaS)工具,促進農業數位轉型。此外,有鑑於知識經濟興起,世界各國莫不加強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我們也與智慧財產局攜手強化對營業秘密的保護措施,以維護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16年布局 讓科技農企業脫胎換骨
2009年,農委會首度提出推動科技農企業的「農業科技產業促成與農企業扶育計畫」。當時臺灣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正致力於集結農民的力量,形成合作社或跨國農企業,因此希望透過政策輔導農企業升級,強化國際競爭力。
科技農企業計畫可分為四期,2009年起,透過第一期的「農業科技產業促成與農企業扶育計畫」,為農業做基礎能量整備工作。以「保證責任雲林縣元長家禽合作社」為例,過去的管理依賴人工作業,在導入資訊系統後可有效管控衛星工廠。第二期推動「強化科技農企業體系運作及多元創新計畫」,目的為強化經營體質,例如業者「瓜瓜園」,過去的品牌英文名為直譯「KuaKuaYuan」,不利國際市場推廣,經輔導後更名「K.K.Orchard」並統一包裝識別,有效提升市占率。
第三期的計畫是「科技農企業全球經營能量領航前導計畫」,用意在幫助農企業接軌全球布局。溫室設備商「皆展有限公司」過去為家庭式生產,我們協助調整公司組織架構,規畫部門職掌及接單SOP,成功擴大經營規模並踏足國際市場。第四期是目前正在推展的「科技農企業創新加值暨國際化推動計畫」,希望透過籌組科技農業外銷產銷整合聯盟的方式,提升臺灣農業外銷的機會。
農產品拚外銷 農業科技是重要輔助
「科技農企業創新加值暨國際化推動計畫」的創新加值,指的是串聯生產者、農企業、冷鏈物流業者、貿易商與國外合作夥伴合組聯盟,產生綜效。今(2022)年5月,我們在高雄召集生產者、物流業者、貿易商、學者專家等,舉辦棗子銷日的流程發表會。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農產品外銷,牽涉到品種是否耐貯運、採前管理和採後處理等細節,農業科技著力的地方,是針對其中一個重點進行研究,例如水果在貯運期間預冷的中心溫度設定、氣調包裝的氣體組成等,以延長水果貯運的壽命。
不過農企業要走入國際,不是靠單一的科研計畫就可以成功的,還需仰賴跨部門合作。生鮮產品的出入會受到檢疫條件的規範,需要經過重重的國際談判,最著名的例子是我們的蝴蝶蘭可以帶水草介質輸出美國。又例如芒果需經過溫湯處理才能出口,也須經日本檢疫官認可,溫湯處理在實驗室可以進行,若要量化,還必須修正處理條件才能達成。有個策略是,如果鮮果不容易輸出,可以改用冷凍果。生鮮的鳳梨釋迦無法銷日,就採用冷凍果,聽起來很簡單,但裡面有很多學問,包含熟度必須一致等,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就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國際談判和相關的科研需要相輔相成,才能讓我們的農產品順利走入國際市場。
科技農企業卓然有成 催生整合聯盟驅動競爭優勢
科技農企業計畫已進入第四期,十餘年來見證許多農企業的轉變。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保存上百萬個種原,經我們協助優化種原庫的儲位管理和作業流程,大幅改善作業效率並降低疏失的機率。我們也協助福壽實業強化契作體系的運作機制、擬定體系田間管理及共同品質管理制度,並協助規畫新產品的品牌定位、設計、行銷策略等,達成增加契作面積、降低管理成本以及提升營業額等成效。
現階段的期盼,是促成可為農企業加值的生態系,當農企業能提供的服務越多,市場就越大,例如動物食品跟動物保健結合,讓買家可一站購足。而臺灣農業多屬小農組織,若能透過整合跨域業者強化產業鏈,便可擴大國際化量能。以毛豆產業為例,從採收到急速冷凍趕在「黃金4小時」內完成,成功鎖住鮮度,靠的是與冷凍業者的緊密結合。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