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宗振說,部分發酵茶國內生產面積約9000公頃,產量1萬公噸,產值可達5億美元,部分發酵茶是臺灣的製茶強項,可與世界上知名紅、綠茶區隔競爭,發展不同特色精品茶品牌。
他表示,茶改場將諮詢專家學者,修訂CNS國家茶業標準,作為與國際溝通的標準,據此提升臺灣特色茶能見度,掌握部分發酵茶的國際話語權;也將建立「特色茶風味輪」,作為描述不同特色茶類的一致性語言,透過真實性的風味描述與消費者溝通。
茶改場並將仿照國際上葡萄酒AOC制度,推動臺灣茶分類分級制度(TAGs),透過特色茶風味輪對茶葉香氣滋味的定性描述,結合專業品評人員對各分項的定量評比,形成新的茶葉品質分級系統,期盼年底前能在地方鄉鎮開始試辦。
蘇宗振並表示,茶改場此次舉辦亞太烏龍茶研討會,便是有意藉亞太區的交流,建立國際合作交流平台,開發國際市場;明年茶改場將接續舉辦國際烏龍茶邀請賽,為後年舉辦正式國際賽暖身,推動臺灣茶接軌國際。

農委會茶業改良場8日舉辦「2019亞太烏龍茶研討暨品茗會」,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坐者左2)、茶改場場長蘇宗振(坐者左3)均出席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