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
  • 影音
  • 農觀點
  • 專輯
  • 鄉間小路
    • 各期雜誌
    • 封面故事
    • 人物
    • 土地
    • 飲食
    • 藝文
  • 豐年雜誌
    • 各期雜誌
    • 封面故事
    • 農業經營
    • 農業技術
    • 豐年人物
  • 農藝
    • 人間條件
    • 說故事的人
    • 風土元素
    • 相遇
    • 農藝
  • Podcast
  • 豐年社
    • 關於我們
    • 豐年社故事
    • 豐年大事紀
    • 資訊揭露
    • 聯絡我們
  • 新聞
  • 影音
  • 農觀點
  • 專輯
  • 鄉間小路
    • 各期雜誌
    • 封面故事
    • 人物
    • 土地
    • 飲食
    • 藝文
  • 豐年雜誌
    • 各期雜誌
    • 封面故事
    • 農業經營
    • 農業技術
    • 豐年人物
  • 農藝
    • 人間條件
    • 說故事的人
    • 風土元素
    • 相遇
    • 農藝
  • Podcast
  • 豐年社
    • 關於我們
    • 豐年社故事
    • 豐年大事紀
    • 資訊揭露
    • 聯絡我們

首頁 專輯 【典藏歷史】臺灣歷史博物館藏品故事

【典藏歷史】臺灣歷史博物館藏品故事

  • 農傳媒
  • 20220305
  •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位於臺南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於2011年開館,是目前國內唯一以臺灣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豐年社農傳媒與臺史博合作,轉載介紹珍貴藏品,且與臺灣農業、飲食文化、農村生活相關的文章。

【典藏歷史】

【典藏歷史】手工編織全球時尚 摩登臺灣的暢銷商品──臺灣草帽
【典藏歷史】臺灣麵食的養成:美援時代輸入麵粉 也改變烹飪文化
【典藏歷史】臺灣史的碳酸味 從彈珠汽水到黑松沙士百年爭霸戰
【典藏歷史】征服日本味蕾的高級滋味 水果王國的最佳代言人──臺灣香蕉
明治巧克力
【典藏歷史】明治巧克力的故鄉在臺灣?奠基於臺灣蔗糖的製菓王國
【典藏歷史】街頭巷尾食過百年 辦桌文化何時開始席捲全臺?
  •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前一篇文章

【封不了旺來】一再走向世界的臺灣鳳梨

你可能會喜歡

【封不了旺來】一再走向世界的臺灣鳳梨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新春專訪】
【入世二十年的臺灣農業】專題報導

最新文章

成功堆疊抗病基因!抗黃化捲葉病番茄「台中11號」

首支分子標誌技術育成抗稻熱病品種 水稻「臺大高雄1號」抗倒伏、秧苗耐寒 米粒又漂亮

新農業政策滿6年 陳吉仲520展望推動碳權交易與農業綠能

義大利麵

【PASTA專修班】義大利麵跟你想的不一樣

生乳收購價6月每公斤漲2元 未來每半年檢討一次

農傳媒是由財團法人豐年社所成立的專業新聞網路媒體,我們的宗旨是一個「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的新媒體平台。站在以農為本的角度,走入生活,觸及農業、土地、食物、教育、新知、文化、環境、生態等,與農業相關的各項議題。 我們期許成為一個能促進群眾溝通、開放信息、滿足需求的新媒體平台。

閱讀更多

探索豐年社

  • 農傳媒
  • 影音
  • 農觀點
  • 專輯
  • 鄉間小路
  • 豐年雜誌
  • 農藝
  • 豐年社
  • 活動專區

聯絡我們

  • 電話 : 02-23628148
  • 新聞提供 / 投書
  • 廣告合作
  • 購買雜誌

關注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 2022 AgriHarvest 豐年社

Website by Innov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