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價飆漲 農委會擬鼓勵增加玉米自產降低進口原料依賴

農委會將積極生產飼料玉米及青割玉米,減少畜禽產業對進口飼料原料的依賴。(圖片提供/農委會)

前年底開始,家禽飼料價格一路上漲,蛋農生產成本不斷提高,蛋價卻因為市場需求減少而下滑,蛋農不敷成本不得已減產雞蛋,加上氣候因素使得蛋雞產蛋率下降,導致現在出現雞蛋供應吃緊窘境。農委會決定積極生產飼料玉米及青割玉米,減少畜禽產業對進口飼料原料的依賴,近期內宣布相關政策,趕在二期稻作開始前實施,達到鼓勵種植玉米的目的。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指出,近日俄羅斯與烏克蘭情勢緊張,導致黃豆、玉米、小麥價格波動,但農委會在農曆過年前已確認過今年8月以前,飼料所需的黃豆、玉米等原料供應量充足,可滿足國內畜牧生產所需,至於價格,則是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準;未來國內將積極生產飼料玉米及青割玉米,相關政策近日內就會宣布,在二期稻作開始前就讓農民知道。

針對進口玉米及黃豆的供應,農委會例行盤點未來6個月的到貨情形,陳吉仲說,2月至8月作為飼料原料的黃豆及玉米,包括國內庫存量、運輸途中的數量,以及7、8月大宗穀物業者已經下訂單的部分,均已確定執行,可以確定臺灣未來6個月調配飼料所需的黃豆及玉米供貨,都沒有問題;黃豆及玉米的行情已經到了高峰,這次俄烏衝突可能會影響黃豆玉米價格,但因大宗穀物業者已經提前下訂單,飼料價格將維持穩定水準。

去年飼料價格高漲,蛋價下滑,是導致蛋農產減的主要原因,中華民國雞蛋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吳天福表示,生產成本太高,蛋價如果沒起色,農民就會停養或棄養。

陳吉仲指出,飼料價格從109年7月每公斤11.2元一路上漲,至今已漲至15.6元,而雞蛋產地價從去年5月開始因COVID-19疫情升溫需求減少而走跌。去年10月雞蛋產地價每臺斤23.9元,11月回升至29.3元,並持續走揚,今年1月達34.5元,2月反映市場供需,放行雞蛋產地價漲2元至36.5元。

(資料來源/農委會)

陳吉仲表示,去年5月至9月的雞蛋產量每日平均有12萬多箱,等於每天有2千4百多萬顆的雞蛋供應市場,供應量多所以價格下跌,但自10月、11月起,產量一路下滑至目前的11萬7千箱;去年11月農委會發現雞蛋產量減少後即進行調節措施,但因冬季的蛋雞產蛋率較低、禽流感等疫病問題,以及飼養成本上升等因素,最終導致產量無法滿足需求。

(資料來源/農委會)

根據農委會掌握的蛋雞生產數量調查,110年蛋中雞進入蛋雞場投入生產的隻數月平均136萬隻,較上2年平均值減少16萬隻;110年月平均產蛋隻數3,316萬隻,卻比上2年平均多了1百多萬隻,陳吉仲說,產蛋隻數沒有減少,但雞蛋產量減少,呈現生產效率下降的事實;110年的月平均淘汰隻數115萬隻也比上年來得少,雞蛋產量減少與淘汰蛋雞數量無關。

(資料來源/農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