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謝欣珈 攝影/陳建豪
蛋糕上的玫瑰花瓣、沙拉裡的巨星海棠、果凍裡的藍蝴蝶……,花在優雅的歐、日料理中即是常見的盤飾,不過卻很少人真的吃下肚。也許鮮豔美麗的東西有毒的意識過於根深蒂固,但現在請放下成見,來番挖水耕農場親嘗各具特色的食用花,它們有的酸,有的甜,有的苦;有的帶生蠔味,有的有山葵味,還有散發鳳梨香,絕對令人意想不到。
番挖水耕農場的主人洪新䒴正在理貨,在綠得深淺不一的蔬菜中,色彩斑斕、鮮豔可愛的食用花特別吸睛。他一邊打開盒子讓我們「試吃」,一邊介紹,「創意料理的師傅特別喜歡味道很重的花,像是韭菜花、香菜花、萬壽菊花;法式料理就喜歡用浪漫的花,像玫瑰花、繁星花。」
洪新䒴原本從事營造業,東南西北到處跑,孩子接連出生之後想安定下來,才開始創業種水耕蔬菜,沒想到虧了三、四年,「那時候什麼都不懂,以為種菜很簡單就可以賺到錢,結果價格都賣最低的。」當時水耕蔬菜大多是A菜和芹菜,「那時種的菜沒有獨特性,而且環境不適合,容易得很多不該得的病。」他開始思考轉型,「種一些比較特別的蔬菜。」但市場上少見、消費者不認識就少人會買,價格被砍很低,讓他幾乎要放棄,最後買過的客戶因為別的地方買不到,回頭繼續請他種,才總算確定往多樣性生菜的方向發展。
要找新品種 來這裡就對了
漸漸地和許多餐廳客戶、供應商熟識之後,洪新䒴發覺食用花的需求量小卻必要,若能與生菜一併供應,客戶能免去採買的麻煩,農場也能多一條賺錢的路。但臺灣的食用花至今尚不普及,種類也不多,要滿足做創意料理、外國菜的廚師,勢必要下點功夫,「我跑到荷蘭、日本、以色列等地方,去看看人家都在種什麼,回來查資料,找貿易商看能不能引進種子。其實廚師都想研發新菜色,現在都會說『要新品種找番挖就對了』。」
他也發現國外對食用花的定義很不同,「像荷蘭就沒有分出『食用花』這個類別。他們都是在庭院種一些花草,可以吃的就直接拿來做餐點,很多都是香草植物。」
從水耕蔬菜開拓到食用花領域,雖然一樣需要陽光、空氣、水,但習性不同,種植方式也有很大差異,品種間也需逐一摸索,「有些花要長日照,有些要短日照,適合的氣候和開花季節都不一樣。加上大部分都原生於地中海型氣候,所以我們夏天要把花移到山上比較冷的地方,等到冬天再移回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