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薏仁「紅」在哪? 一窺國產原料的潛力及優勢

薏仁

口述/孫翕泰 會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裕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兼作物改良課課長
文/劉玹君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產業發展中心研究專員
  張聆真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產業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
攝影/黃鈞奕

臺灣薏苡產業發展至今,已有許多研發團隊及廠商業者投入品種改良與產品開發,民眾重視健康養生的觀念亦帶動產業發展。藉由穀物研討會等交流活動的辦理,也串起研發端與業界的合作契機,以生產技術為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中場)技轉「穀物之機能性萃取物生產技術」予會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會昌),進而促成國產紅薏仁機能相關產品開發,共同為國產紅薏仁的研發寫下新的一頁。

一般民眾對於「紅薏仁」可能會感到陌生,因為印象中市面上販賣及生活中所食用的「薏仁」大多為白色粒狀,而紅薏仁中的「紅」,其實是薏仁外層具有高營養價值的紅色麩皮,「紅、白薏仁如同糙米與精白米的差別」,臺中場作物改良課課長陳裕星這樣介紹道。進口薏仁因麩皮內含的油脂含量豐富,易受到運輸倉儲中高溫潮溼環境的影響,引起劣變、發霉及產生油耗味,產生黃麴毒素的汙染風險也會增高,因此進口薏仁大多會「去除麩皮」,以精白薏仁的形態銷售來降低農產品變質的風險,所以過去市面上多看到白薏仁的蹤跡,也帶給消費者薏仁就是白色的印象。但此舉同時捨棄了麩皮富含的營養價值,例如:酚酸、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E、膳食纖維及植化素等(陳裕星,2021),紅薏仁與去麩皮的精白薏仁兩者的機能成分含量可相差85~90%(陳裕星,2015)。會昌總經理孫翕泰也指出,原料使用國產紅薏仁不僅可確保新鮮度,也能保留營養價值豐富的麩皮,因此使用國產薏仁,即可保障原料的品質與機能性。

紅、白薏仁
「紅、白薏仁如同糙米與精白米的差別」,臺中場作物改良課課長陳裕星如此譬喻道。圖由左至右為進口紅薏仁、精白薏仁、國產紅薏仁。
臺中場作物改良課課長陳裕星
臺中場作物改良課課長陳裕星從事薏苡研究多年。

國產薏苡的兩大優勢 原料品種的把關與故事性

使用國產原料還能提供另外兩個好處,分別是製程掌握品種特性,以及行銷具故事性。孫翕泰表示,會昌主要從事保健食品代工,超過5成產品是以外銷為主,在地的原料外銷時,可利用從農場到餐桌的概念,納入農方及品種起源的特色故事,對產品行銷有加分的效果。例如,臺灣的薏苡源自於馬援種,陳裕星表示「馬援」二字也是有典故的,其源於東漢建武年間,馬援將軍遠征安南,隨行士兵罹患瘴癘之氣,兩腳水腫,經當地土著以薏苡水治療後痊癒,回朝時,馬援將薏苡引回中原(廖宜倫等,2011)。由此故事與消費者進行連結,可加深消費者對產品的印象。

以製程而言,生產保健食品需要品質穩定的原料素材,2017年臺中場育成的薏苡品種「台中5號」具高產量的特性,經品種改良後的植株比「台中3號」更矮,適合以聯合收穫機採收、節省人力,紅薏仁顆粒大小也更趨於一致、能符合製程需求及規格。農會也長期協助輔導農民生產符合規格的紅薏仁,進行產銷履歷驗證,並要求產品必須檢附重金屬及農藥檢驗證明。目前會昌使用的原料為大雅區農會所提供,同樣協請農會為原料把關。

會昌實業總經理孫翕泰
會昌實業總經理孫翕泰與臺中場技轉「穀物之機能性萃取物生產技術」,開啟國產紅薏仁相關產品的合作。

瞄準心血管及腸道保健市場 科研佐證的國產薏苡益處

萃取物的功效驗證決定了產品的目標市場。孫翕泰指出,全球保健食品市場規模約占2,700億美元,除了心血管疾病以外,能量補充、體重管理、改善腸胃道消化皆是營養保健的熱門議題,而紅薏仁恰巧符合現今市場需求,其萃取物具多元用途,包含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Yeh et al.,2021a)、調節自發性和肥胖引起的高血壓(Yeh et al., 2021b)、緩解痛經(Huang et al., 2021)。

此次會昌與臺中場合作開發的產品「薏生菌」,使用薏苡「台中5號」搭配益生菌,並透過科研佐證薏苡種子擠壓膨化(adlay seed extrusion cooked,ASEC)的益生質配合益生菌後產生的新型合生元(synbiotic),對調節腸道微生物和改善代謝紊亂具加乘效果(Chiou etal.,2021)。因應後疫情時代保健食品市場需求成長(李林璦,2020),全球防疫與提高免疫力的需求增加,民眾對於「改善腸道功能以調節身體機能」更為重視,藉由提升腸道功能來降低發炎反應、預防心血管疾病與達到體重控制。孫翕泰表示,「根據市場銷售的回饋資訊,消費者對於此配方的反應良好,目前薏生菌產品為速溶微粒,未來也計畫可開發成機能飲品、膠囊、錠劑等多元產品形態。」

薏生菌
會昌與臺中場合作開發的產品「薏生菌」,使用薏苡「台中5號」搭配益生菌,對調節腸道微生物有加乘效果。

國產原料好處多多 應建立資訊平臺,提升推廣力道

根據2020年農業統計年報與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對照計算,國產薏仁比例在國內約占9.75%,提升國產原料使用率的推廣之路仍有努力的空間;然而,進口的長途運輸會導致碳足跡增加,且為避免雜糧儲運過程受黴菌及真菌毒素汙染,還需要另外添加藥劑,這與近年消費者逐漸注重天然、少添加物的飲食習慣背道而馳。國產紅薏仁透過品種栽培及技術改良,幾乎不須使用食品添加物,在試驗改良場的努力下,朝向品質優良、新鮮、衛生安全及非基改邁進,且具備多種機能成分,唯較缺乏加工端與消費端的認同,需要多方推廣使用以提升國產作物的競爭力。

現今運用國產薏仁原料的企業,其產品及技術已逐漸多元,例如:臺萃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紅薏仁萃取產品、會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紅薏仁合生元產品、南僑食品推出添加紅薏仁的膳纖熟飯。陳裕星表示,未來希望能朝向國產薏苡產業策略聯盟與資訊平臺的建立與營運來發展,透過產官學間的合作來擴大產業規模,以平臺資訊擴散來促進消費者認知,多管齊下加深推廣力道,增加投入資源及研發量能,使產業日漸茁壯。

會昌實業的產品包裝機臺
會昌在屏東廠的產品包裝機臺。(圖片提供/會昌實業)

(參考文獻請逕洽作者)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1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