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植物可欣賞又兼顧生態 景觀設計大賞作品辦攝影展

新北市板橋區莒光國小的「濱原方舟」。(圖片提供/林務局)

臺灣原生植物超過4千多種,以單位面積換算,臺灣原生植物種類為全球密度最高,但公共場域想要種植景觀植物,往往只想到黃花風鈴木、花旗木等外來種,林務局推廣國人種植原生植物,舉辦「原景再現‧點亮臺灣」原生植物景觀設計大賞,今(27)日舉辦頒獎典禮暨攝影生活展,得獎作品妥善運用在地原生植物「適地適種」,即使不開花也可欣賞其獨特美感。

原生植物景觀設計大賞分為「校園競圖」及「設計施作」兩組,總計有40餘件作品參賽,針對其提案設計規劃、原生栽植運用、生態營造價值、整體呈現效果等四大評選項目進行評選,最終設計施作組選出6組團隊獲獎,校園競圖組也選出前3名參賽作品。作品攝影展即日起至30日一連三天在臺北典藏植物園(新生公園─未來館)展出。

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他期待原生植物的推廣,可以建設更健全的生態系統,營造野生動物的生態廊道,希望未來原生植物的運用及發展,可以提供民眾正確且足夠的資訊,並能與景觀園藝業者合作,擴大樹種苗木培育規模,讓臺灣的森林樹種從山林走進都會。

設計施作組獲獎的新北市板橋區莒光國小的「濱原方舟」,利用原本司令臺前種植單調外來種地毯草的草地改造,這塊園地是全日照環境,但下雨後又會有幾處局部積水,學校透過生態志工及學生將此園地重新用50多種原生植物,營造濕地、草原及灌叢等不同生態系統,以此再吸引青蛙、蝴蝶、蜻蜓等多樣化的生物前來棲息利用。

指導學校設計的生態專家陳超仁表示,方舟內容易積水處種植喜歡潮濕環境、水陸兩棲的「圓葉節節菜」,會開粉紅色小花,具景觀欣賞功能;但這個園區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不僅是用人的角度去欣賞植物,也要從自然的角度,認識到開花只是植物的短暫階段,花謝後還有果實出現,欣賞四季的律動。

嘉義大學景觀學系「滿載夕海八色蕉」。(圖片提供/林務局)

嘉義大學景觀學系在雲林縣口湖鄉的成龍村一處鹽溼地營造「滿載夕海八色蕉」園圃。該處位於成龍溼地,過去因地層下陷、漲潮入侵無法耕作,但舉辦過多次地景藝術節,嘉義大學因此思考運用當地社區所能找到的8、9種原生植物,在當地育苗,結合既有藝術裝置設計成苗圃。

嘉大景觀學系副教授王柏青表示,園圃所種植原生植物是可食用、藥用的濱海植物,例如石蓯蓉(又名「黃花磯松」)、鹽定等,評估當地缺乏水源、風又大,因此設計「生態竹筒」,將竹筒內置水苔,作為吸收自然降雨貯水的設備,以此讓濱海植物克服初期生長階段,順利生長;他說,鹽定有肉質葉,宛如小香蕉,又有香蕉草的別稱,它隨著吸收鹽份多寡,可呈現出綠、淡紅、淡紫、紅色、黃色等不同色澤,當夕陽照射下非常漂亮,因此命名為「八色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