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庶民木工學校

懷德居上課空間

懷德居的上課空間。

文字/黃阿不 圖片提供/郭家宏

循著北77鄉道,蜿蜒小路來到一處緩坡、林木環繞的山坳,這裡隱藏著臺灣第一所木工實驗學校:懷德居;在木工愛好者心中,這裡是作夢,也是實現夢想的天堂。

執教一輩子的林東陽,讀的是森林系,學的是家具專業。但因為教學領域偏向工業生產,他一直夢想能有一個用雙手和傳統手工具,將木材慢慢製成家具的地方。林東陽說:「木材並非工業材,而是天然材,是需要時間才能長成的材料。」所以在創立懷德居時,就確立這裡是學習「細木工」的地方,希望百年的樹木可以被製成百年的產品。他語重心長的說:「對天然材要珍惜。」

自2006年創立至今,來此學習的人絡繹不絕。為了容納更多學員,林東陽馬不停蹄的在三峽的臺北大學籌建「懷德居木師基地」,只為讓更多人學習細木工,培養未來的木工師。

一生投注在木產業的林東陽回顧世界潮流的發展,他說:「越進步的國家越需要木工,這不是為了生產,而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而此刻他已身先士卒,為臺灣這塊土地扎實的打開一扇通往木工殿堂的窗。

訪談間,林東陽笑著說這裡是一所庶民木工學校,因為學員來自四面八方,背景各自不同,年齡跨距也大。剛開始懷德居沒有短期班,一期就是四個月,也沒有固定課綱和進度。林東陽找來曾獲世界木工金牌的學生擔任老師,只有從零開始

的學生會花大約十週教基礎工具和木材,之後都是各自發揮。歷屆作品除家具外,有人做獨木舟、等比例飛機模型,也有人手製小提琴。

人是這樣,木材也是。林東陽說懷德居沒有特定用哪些木材,端看你想製作什麼然後才去找適用的木頭。進入懷德居已12年的蔡明晏,用木頭為太太製作小提琴。他說一開始是從家具做起,而且九成使用回收舊料。讓廢料重獲新生,是很開心的事。2019年秋天,蔡明晏成為木師基地小提琴班的老師,他說:「現代生活讓人很難有成就感,但木工卻可以。只要願意投入時間,規劃好,專注去做,最後作品完成。那個成就感是很具體的。」

林東陽分析,許多剛來懷德居的學員,都希望做快一點、做大一點;但處在一群熱愛細木工的人之間,社群的影響是很大的。多數人的速度會越來越慢,作品也會越來越小;因為大家希望作品更美、更精緻。

懷德居木工教室外觀
懷德居木工教室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