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友善有機耕作面積占比衝全亞洲第一 陳吉仲揭有機背後目的

有機田區具豐富生物多樣性-彩鷸(圖片提供/農糧署-林清峰攝)

農委會自106年開始獎勵補貼有機及友善耕作,提升農民轉型有機及友善耕作意願,到110年7月底,全國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突破1萬6千公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8)日在有機農業促進論壇中表示,臺灣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占全國耕地面積比例超過2%,已是全亞洲第一,有機友善農業不僅追求安全農業,背後更重要的目的是友善環境,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就能減少碳排,對淨零排放做出貢獻。

陳吉仲指出,溫室氣體效應導致氣候變遷並帶來極端氣候,農業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臺灣去年才面對百年乾旱,今年5月之後迎來豪雨,旱澇極端明顯,根據聯合國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最新報告,這樣的極端氣候事件未來出現的頻率會大幅提高,對農業影響很大,尤其是對不使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有機農業的影響,但推行有機友善農業背後的主要目的,卻是在友善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降低極端氣候發生的機會。

至今年7月底,全國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達1萬6,571公頃,陳吉仲表示,有機友善耕作面積占國內耕地面積比例達2.09%,全年將減少化學農藥200公噸及化學肥料2萬公噸以上的使用量,可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約6,142公噸CO₂當量,這對於臺灣永續有重要的影響。

農委會透過獎勵與補貼,減少農民轉型有機友善耕作的後顧之憂,有機驗證費用農委會也補助9成,陳吉仲說,有機驗證可以增強消費者信心,衛福部及農委會對市售有機農產品的抽驗,合格率幾乎是百分之百,不僅是對消費者負責任,提供安全高品質的農產品,背後目的更是友善環境。

陳吉仲在論壇致詞最後表示,極端氣候事件頻發,農民首先受害,消費者糧食安全也出現問題,他期待學研單位能思索出面對氣候變遷的農業調適策略,供農委會研擬政策參考。IPCC發布最新氣候變遷報告後,陳吉仲宣誓要從農業部門著手淨零排放,減碳已然不夠,農委會將投入更多資源,近期內宣布農業部門淨零排放的策略,往淨零排放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