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通過《食農教育法》草案 農委會明年估投入10億元預算

行政院通過《食農教育法》草案,農委會希望明年投入10億元經費,加速國內食農教育推動。(攝影/記者游昇俯)

吃隔夜菜會致癌?柿子和螃蟹一起吃會中毒?完善的食農教育不僅能幫助食品安全知識扎根,更可讓國民認識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生產過程,樂於使用在地食材,提高國內糧食自給率。行政院今(6)日通過農委會制定《食農教育法》草案,農委會盼在6月底前、立法院本會期順利通過,明年可望投入10億元經費,加速國內食農教育推動。

《食農教育法》制定賦予政府推動食農教育的經費及法源依據,未來本法主管機關為農委會,但包括教育部、衛福部、原民會等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民間團體,均會參與組成食農教育推動會,共同推動;地方政府也須設置食農教育推動會,讓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推動。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全文20條的食農教育法草案不只是食農教育的基本法,還有作用法的要求,第9、10條確保這個國家中所有人取得營養、足夠的糧食,不會挨餓;國民不受挨餓,就不會造成更多社會問題,國內健保每年支出7千多億元,國民營養充足也有助減少健保支出。

草案第11、12條並融入日本「地產地消」概念,優先輔導食品、餐飲業者消費在地農產品,減少食物浪費。陳吉仲說,未來可望從中央政府開始做起,公務便當不會限定80元,只要價格合理,使用在地食材便當用110、120元購買都有可能;國內每年約有3成、約200多萬公噸糧食浪費掉,農委會也會擬定辦法減少剩食浪費。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農委會將擬定辦法讓所有學校能參訪農業現場,讓學生知道食物從哪來。(攝影/記者游昇俯)

農委會推動食農教育,目前每年約投入7、8千萬元經費,新法制定後,預估首年將投入10億元推動食農教育。陳吉仲說,未來農委會將擬定辦法讓國內3千多所學校能參訪農業現場,學校每個計劃最高補助10萬元,「學生知道食物從哪來,就會少吃進口農產品,有助提高國內糧食自給率」。

農委會食農教育推動小組成員、林口長庚醫院護理師譚敦慈表示,近年LINE食安謠言盛行,謠言容易散布就因為食農教育沒做好;林杰樑醫師生前都會帶著孩子種菜、種稻,因為讓小朋友知道農產品是怎麼種出來的,才會懂得珍惜食物。

食農教育有助國民從小學習品嘗食物原味,不會盲目追求高鹽、高糖飲食。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林如萍認為,食農教育最終目標是要留給孩子真實的味覺。

台灣健康營養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林雅恩也指出,美國加州健保局曾研究,食農教育每投入1元,有助醫療支出回收10元;地中海飲食雖然健康,但國內推廣都以國外生產的食物為原型,鮭魚有豐富Omega-3脂肪酸,但其實國內的鯖魚也有豐富的Omeg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