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療癒了誰?】盤點秘境蓮華池 推動里山需要社區參與

在里山社區進行森林療癒活動。

內容提供/林業試驗所 文/ 李俊緯、周穎宗、徐霈馨、劉盈孜

林試所此次的行動參與包含資源盤點、場域評估、活動設計、引導員心法、社區串連等層面,主要介紹森林嚮導活動、五感療癒餐設計、手作工作坊的設計理念,並融入在地里山社區居民對於森林療癒概念的應用,以大農大富在地社區為主要採訪對象,相信未來能提供其他有志投入森林療癒的引導員參考。當所有人都能達到共識,以森林療癒活動設計為手段,以地方永續為目標,深入認識在地風土人文,感受自然富有層次及細節的變化,現代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將能落實在生活中。

2016-2018年間,林試所曾以蓮華池研究中心為基地,透過文獻搜尋與歷史資源整理,並藉由訪談與調查,建立基礎資料,協助里山社區發展森林療癒。依序進行資源盤點、執行指引、輔導諮詢,以達到社區規劃與居民賦權的最終目標。希望能系統性協助社區認知自身所擁有的資源,進而規劃林園療癒活動及發展永續社區。

林試所規劃林園療癒活動及發展永續社區。

當時就現地的療癒步道,依據參與者的年齡、知識文化背景、社會經驗、療癒需求等,妥適選擇適合的主題、素材,來安排走訪的遊程點、路徑及時間,療癒的協力單位包括:社區發展協會、護溪/保育協會、民宿/露營/旅遊業者、菇農/茶農/蜂農等,以二天一夜之療癒活動為例,規劃出以下活動:

  1. 森林交響曲: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容易引起專注、趣味、熱情,如蛙鳴、鳥類、昆蟲、溪流、雨聲、風吹入森林的聲音等。
  2. 森林的氣味:嗅聞檸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香花植物、森林泥土、動物等。
  3. 時光步道:以懷舊、林業文化為出發點,感受蓮華池試驗地自日治時期以來,發展藥用植物園、經濟造林試驗的歷史脈絡。
  4. 森林深呼吸:在百年臺灣肖楠林(Calocedrus macrolepis var. formosana)中,感受高大優美的肖楠林景觀,大口呼吸清新、心曠神怡的潔淨空氣。
  5. 大地上的綠色星光:夏季螢火蟲發生期,體驗步道上繁星點點、飛螢輕舞之美。
  6. 森林百寶箱:園區內許多有趣可愛的生物及生態現象,足以喚起最純真的童心,如綠啄花與桑寄生間的互利共生現象、菱形奴草的寄生現象。
  7. 產業DIY:讓民眾參與蜂農蜂蜜的採收、油茶榨油的過程、金線蓮(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的組織培養、菇農養蕈的方式等,或是利用造林疏伐的小徑木製作手工藝品,取材自然的素進行染布、拓印、盆栽、手作藝品等,都能讓民眾專注參與的過程而達到放鬆的效果。活動過程也導入在地社區參與,促進里山產業轉型及發展。
  8. 療癒餐體驗:讓民眾認識在地大自然的食材資源,親自尋找、摘採,以簡單的烹調,品嚐食材有別於平日過度調味的原始味道,不僅新鮮有趣,也達到環境教育、減少碳足跡、健康飲食等目的。

經前後測問卷調查,受測者參與活動遊程後,其情緒狀態均有正向情緒增加、負向情緒減少之情形。若能掌握當地森林資源、產業發展及歷史文化等特性,透過適度的活動設計,確可引導體驗者達到療癒之效果。由於現有社區主力服務業為露營場,難以與療癒媒合,因此在盤點後,仍缺乏積極的社區參與,是較為遺憾的情況,卻也體認到,森林療癒若選在里山區域部落進行,除了運用當地森林環境與自然資源,規劃適宜的場域,進行步道與遊程設計,訓練療癒引導員,更需考量在地社區的參與動能,才有可能逐步發展出里山地區的永續經營模式。

蓮華池地區:森林療癒資源盤點

自然與人文:

蓮華池於日治期間規劃為藥用植物園,種植了近百年的肖楠林外;大正7年,設置金雞納樹進行栽培試驗;大正8年,進行檸檬桉造林,以進行桉樹油採取試驗成效良好,目前檸檬桉大樹可為見證;大正12年2月,以安南輸入的安南漆種子為種原,種植漆樹推動漆器產業。

蓮華池於日治期間的舊照片。

生態環境:

原生植物627種(蕨類植物120 種、裸子植物15 種、雙子葉植物382 種、單子葉植物110種),部分較為特殊、稀有或以蓮華池為名具代表性物種,除需特別關注或保育外,亦為環境教育之良好素材。多樣性高的鳥類、蝶類、蛙類、昆蟲,也為此區帶來極佳的聲音風景,每年4-5月螢火蟲群聚,是本地重要的觀光資源,而啄花鳥與蓮華池桑寄生(Taxillus tsaii)間的互利共生現象、豎琴蛙等,亦為良好的生態解說素材。

菱形奴草為臺灣特有種,全世界只有在蓮華池與桃園北橫山區有分布。

在地農特產:

南投縣盛產香蕉、柑桔、茭白筍、竹筍、梅、李等,產量均占重要地位。而蓮華池所屬的魚池鄉則以紅茶、金線蓮、油茶、香菇、麻竹筍等聞名。近年來,發展潛力的產業,包括休閒露營場、生態旅遊(賞螢)、油茶榨油、原生山茶品茗、短伐期木材養菇、林下養蜂、月桃編製藝品及精油、土肉桂茶、山胡椒產製品、植物小盆栽等,均有不錯的經濟效益。透過更友善環境的理念調整與轉型,可以適度與當地產業結合與推廣,而融入體驗活動中,強化人文、生態的關懷。

 

【延伸閱讀】

【森林療癒了誰?】與土地共鳴 務農是療育病痛最好的的處方籤

「森林療癒師」認證首度上線 4月底前線上課程享6折優惠


● 本文摘自林業試驗所《森林療癒了誰?里山社區的行動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