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有機】友善大地 農會領航霧峰香米新出路

霧峰區農會推行友善環境耕作至今,面積已達60公頃。

文字/張雅茹 圖片提供/霧峰區農會

霧峰香米推廣十多年,已建立良好的品牌與口碑,為了持續提升品質及形象,霧峰區農會決定突破原有框架與限制,推動友善耕作稻米專區,從五甲田開始,朝向有機農業發展,要為當地香米產業創造下一個輝煌十年。

提升品牌形象,推動友善環境耕作

霧峰區農會從2002年開始推廣益全香米,為了提升品質,從改變農友下重肥的作法開始著手,再調整收購制度,將溼穀改為乾穀。乾穀必須取樣後將香米乾燥、進行食味值測試,以食味值多寡作為加價的基礎。霧峰區農會總幹事黃景建進一步說明,有一次食味值非常高,一期作收穫後,霧峰區農會多花了三百萬,眾家農友獲益良多。

為了讓霧峰香米名號更加響亮,霧峰區農會辦理許多講習活動、訓練課程、行銷活動,並與農民協調、拓展通路。推廣至今十多年,光是和霧峰區農會契作的益全香米就有三百公頃,三好米契作面積也有將近一百公頃,成果相當豐碩。消費者與市場上只要提到益全香米,一定會聯想到霧峰區。

霧峰區農會總幹事黃景建,期待友善及有機耕作能為在地香米提升競爭力。

但黃景建並不因此滿足,近年來許多優質品種米出現,市場競爭越趨激烈,消費者買米,常常先選擇好山好水的東部米,「我們希望讓消費者了解,霧峰也是一個很適合友善及有機栽培的好地方。」藉由友善及有機耕作,提升品牌形象,讓霧峰區優質的地理環境與霧峰香米產業有更多關聯,是最初積極推動友善及有機耕作的重要契機,也讓霧峰區農會遠見卓識,提早十年布局。

用心搏感情,凝聚有機能量

黃景建坦言, 最初內心有些抗拒,認為農會面對的是上百公頃農地、百位農友,哪有可能輕易轉型?但在還沒推行友善與有機耕作之前,霧峰區就有許多非典型農民,自動自發的從事友善及有機耕作,其中不乏從農業試驗所退休,或在社區大學進修友善耕作課程,許多農友彼此交流,不論是專業還是興趣使然,逐漸形成共識。

「我們自己其實也很嚮往那樣的耕作方式和居住環境。」黃景建笑說,在經過財務風險評估後,霧峰區農會在2015年開始推動友善耕作,以先前契作益全香米的信任為基礎,農會找到了願意配合友善耕作的產銷班班員,先以五公頃面積進行試驗。「這些地涵蓋了不少農友,沒有他們配合可做不到。」黃景建表示,除了產銷班班長盡量說服更多農友加入,他也常常去和農友們喝茶聊天搏感情。為了鼓勵當地農友加入友善耕作,農會更保障契作收購價,且有機肥與生物防治費用皆由農會負擔,「大家只要配合友善耕作,不論產量多少,農會都以相同價格收購。」再加上農糧署對友善耕作或有機驗證通過的農民,每年給予生態保育獎勵補貼每公頃三萬元,也補助購置農產品生產加工設施機具等協助措施,都對農民有很大的幫助,帶動更多人投入友善耕作。

農民以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辛勤耕耘。

營造友善農業環境,為猛禽造一個家

從事友善及有機耕作對環境的改變,在地人最有感!過去住在農田附近的居民,休假幾乎都待在屋子裡看電視,現在紛紛踏出家門散步納涼,因為空氣清新,再也聞不到農藥味了,許多人在田間小路上漫步,聆聽著蛙叫蟬鳴,享受美好風景重新回到這塊土地。

黃景建回想剛開始不施化學肥料和農藥,田間一度面臨嚴重的鼠害侵擾。田埂被鑽出鼠洞、稻米從根部被啃食,要如何以不傷害田區的方式防治田間鼠害,成為棘手的問題。因此霧峰區農會與水保局邀請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團隊商討對策,引進猛禽棲架,在田間豎立六米高的竹竿,利用猛禽喜歡站在制高點的習性防治鼠害,也可以嚇阻田間的小型野鳥。

農民和屏科大團隊在友善田區共同架設猛禽棲架,吸引黑翅鳶前來防治鼠害。(圖片提供/李璟泓)

透過自動相機的監測,觀察到一對定期前來的黑翅鳶,一個月就捕食了67隻老鼠。親眼見證黑翅鳶的捕鼠成果,當地農友從一開始半信半疑,到現在已經能熟練架設人工棲架,甚至還發現黑翅鳶在有機田區周遭築巢。黃景建笑說,現在農友可忙碌了,不僅要忙著做有機農業,還會自動自發觀察黑翅鳶的動向,隨時回報農會及研究團隊。從事友善環境耕作,間接提供黑翅鳶、大卷尾、紅尾伯勞等食蟲性鳥類安心居住的環境,鼠害、蟲害也得以防治,形成正向循環,恢復農田原有的食物鏈。不管是農作物品質提升,消費者吃得安心,或是對環境生態的良性影響,大家對有機農業都有更高的凝聚力。「種稻不只是農作,從事友善與有機耕作,也不只生產健康的農產品,還能讓更多農田提供野生動植物棲息。」黃景建表示,當地農友與黑翅鳶合作無間的佳話也吸引了許多人前來了解,可以說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不施化學肥料和農藥的友善生態環境,吸引許多鳥類前來棲息。

友善農業融合地方觀光,振興農村經濟

從2015年推廣友善與有機耕作至今,霧峰區農會和與農民契作友善耕作田區已達到60公頃,其中更有46公頃通過有機驗證。「我們以持續從事友善與有機栽培為重要指標。」黃景建表示,霧峰區農會目前設定友善環境栽培目標為一百公頃,耕種項目不限水稻,龍眼也嘗試有機耕作,網室除了栽培蔬菜, 開始種植小麥、蕎麥、地瓜、花生。黃景建相信,消費者如果知道霧峰區有這麼大的面積在從事友善及有機耕作,肯定會相當驚豔與認同。霧峰區農會和亞洲大學2019年底共同發起霧峰轉型發展策略聯盟,並成立文化觀光協會,希望藉由觀光推動霧峰農業,其中友善及有機農業是相當重要的方向,也是吸引民眾前來霧峰觀光體驗重要資源。

過去霧峰區農會為了消化大量的益全香米,建立霧峰酒莊,由益全香米製成的初霧燒酎、荔枝蜂蜜酒,皆拿下比利時布魯塞爾世界酒類評鑑的金牌獎,可以說是臺灣之光,農會也引以為傲。酒莊內更設置農民直銷站,可以買到霧峰區友善及有機栽培的農產品。2015年霧峰區農會進一步將酒莊旁的民生診所改建為霧峰民生故事館,展示益全香米及老屋故事,還設置農學食堂,所有料理皆優先使用霧峰有機、友善農產品,以清爽、少油、少鹽的方式烹調出健康且友善的料理。

未來農會規劃在桐林國小附近開設第二間酒廠,預計對在地農業及觀光旅遊有相當大的助益。黃景建表示,藉由結合觀光產業,農會期待從最開始發展友善及有機耕作的五甲地為中心,以永續農業為目標,結合當地歷史文化與觀光產業,創造農村更多可能性。

【廣編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