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保法修法攻防原住民狩獵規定 農委會下周二與動保溝通

一般俗稱的「山豬吊」是使用鋼索環套成圈狀的陷阱。(圖片提供/林務局)

「野生動物保育法」3月下旬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初審通過,對於原住民狩獵規定,農委會雖然也有修法版本,但當時來不及與立委所提修法版本並列討論,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7)日表示,本周五將與林務局進行內部討論;同時,林務局已約動保團體下周二進行溝通。

9大動保團體3月25日聯袂發表聲明抗議立法院初審通過的野保法修正內容,認為修法擴張原住民狩獵權利,忽視野生動物保育,且原住民身分獨具狩獵權,恐引發族群對立與衝突。

台灣動社副執行長陳玉敏說,原住民的狩獵文化是集體活動,不是個人想吃肉就去打獵,傳統狩獵收獲也是全部落分享,絕非個人揹起獵槍就去打獵自己吃,且以前交通不發達,可以扛回部落的獵物有限,打獵的數量自然受限,現在交通發達,如果再放寬原住民的狩獵權,則臺灣山林的野生動物數量怎麼能不受影響?陳玉敏說,從動保的角度出發,她持很保留的態度。

陳玉敏指出,林務局強調部落自主管理,但全臺7百多個部落,能落實部落狩獵公約的不到10個,若修法通過一體適用,林務局的行政輔導量能不足,因此不應再批評動保團體輕視原住民、不信任原住民,原住民狩獵權涉及全臺灣野生動物的資源與保育,林務局必須誠實面對。

陳吉仲表示,預定本周五與林務局進行野保法修正的內部溝通,有關野保法修法初審通過版本原住民狩獵權的規定,周五討論後會給外界一個結果;陳玉敏則透露,林務局已約下周二與動保團體溝通,她會向林務局提出動保團體的訴求。

野保法修正初審通版本第19條,獵捕野生動物不得以炸藥、毒物、電氣、麻醉物、網具、獵槍以外的槍械、鋼製吊索、陷阱、獸鋏等為之,但原住民使用傳統獵具不在此限。其中的鋼製吊索就是山豬吊,動保團體認為山豬吊及獸鋏最容易無差別傷害野生動物甚至致死,臺灣黑熊就經常遭殃,常見斷肢情形,非常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