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珍珠菜離家一年後要重回原生地

這是2021年3月26日在暖暖運動公園開花的澤珍珠菜。

文/蕭秀琴   攝影/蘇惠昭

去年在臺灣消失123年的澤珍珠菜,於基隆暖暖運動公園重現蹤跡,一年後,3月26日第一發現者蘇惠昭回到當初發現植株的草地,只發現1、2株在繁茂的禾本科草叢間,兀自綻放。

暮春時節,資深文化寫作者蘇惠昭想起過去一年讓她熱血沸騰的拍攝事件,莫過於拍下澤珍珠菜並引起植物圈熱議的春天,畢竟她是〈澤珍珠菜於台灣消失123年後的再發現〉這篇論文的第三作者,也是連結植物採集者林試所副研究員鐘詩文博士、關心生態的基隆市議員王醒之,共同喚起人們對植物採集的熱情,而這一次,又讓人認識厲害的植物育種專家林試所溫室的管理員陳維廉,讓臺灣繼續擁有這款瀕危植物。

復育一棵植物需要這些人的努力,才能走出一小步。發現澤珍珠菜一周年,暖暖運動公園只剩一兩株,但2020年林試所採走的6株,繁殖出近百株,並準備移植回原生長地。

位在臺北植物園內的溫室,是復育澤珍珠菜的基地,三位關鍵人物鍾詩文(左)、王醒之(中)、陳維廉(右)。

想要重溫激情時刻的蘇惠昭,在當初發現植株的草叢裡好找了一陣子,才發現一兩棵澤珍珠菜的沮喪失落,便傳了一則訊息給鍾詩文,也聯絡了王醒之說了自己的發現,幾個人相約到植物園裡的溫室探看植株的生長情形,一大片一大片盛放的花叢,又激起了幾個人的熱情,為澤珍珠菜回家做一些事。

讓溫室裡得以看見大把盛開的澤珍珠菜功臣,是負責管理溫室的陳維廉,植物園裡偌大的溫室只有兩個人照顧,他是負責育苗的那一位,一年前好不容易得到6棵植株,「拿到的植株一直沒有結成種子,經過溽暑的修眠期,在8、9月的時候,只好扦插了。」陳維廉先插了4株,成功後再繼續扦插,後來用49格的扦插盤,一盆插一棵,得到如今的成果。

鍾詩文一年來觀察植株的狀態,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繁殖,但也對草本植物以扦插方式繁殖感到興奮,「照理說澤珍珠菜在野地裡是以種子繁衍,以惠昭最早發現的植株量看來,種子繁殖力應該很不錯,而且在自然裡果實繁殖是比較好,可以擴大散播、大量繁殖,但在溫室裡沒有種子,以扦插的方式成功繁殖,確實令人振奮。」

發現澤珍珠菜的暖暖運動公園。

對於暖暖運動公園被小心保存的原生地為何不見植物蹤影,鍾詩文判斷,「可能是他們太愛護它了,不敢除草,其他禾本科植物長得太茂盛,遮蔽了陽光,失去了生存的競爭力。當然,也有發現人為拔走的痕跡,而且一開始發現時,就陸續有人來挖,一人挖個幾棵,很容易就消失了。」

王醒之作為長期關心生態,在基隆推動生態教育的民意代表,很快地對此有所反應,第一時間就到林試所跟鍾詩文商量可以做哪些努力復育代表暖暖的植物,「今年只能跟林試所先要一些回來種,配合種植活動,可以舉辦講座,縣政府答應借我們場地做生態教育講座、導覽、研習。」

他說,這幾年產業發展處本來就在做基隆特有種的推廣保育活動,去年發現澤珍珠菜時他很激動,作為基隆人,王醒之經常自傲地認為暖暖是台灣生態的諾亞方舟,位於臺北盆地週邊、基隆河中游,是所有被水泥叢林覆蓋消失的植物逃逸的邊界,這個地方是保留臺灣原生種的基地。

2021年新長的澤珍珠菜。

去年澤珍珠菜再發現引起熱議,對於一開始就採取開放態度,讓大家知道發現的地方在暖暖運動公園,王醒之說,「這麼有教育意義的事情,當然要廣為周知,一開始就判斷過,經過林試所繁殖,植物不會再次滅絕,趁機會做生態保育推廣,是可遇不可求的難得機會。」

澤珍珠菜再生第2年,雖然在原生地幾乎滅絕,但經過林試所的復育成功,數量龐大有能力再廣植散播出去,對致力於生態復育的人而言,是值得欣喜的消息。尤其,鍾詩文說,在文獻上,臺北及新營都曾經記錄過這株植物,可見澤珍珠菜曾經在臺灣各處生長。

農傳媒專欄作者/蕭秀琴
本文作者為豐年社主筆,著有《料理臺灣》《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精油日常》等,計9部作品。

【延伸閱讀】

123年後澤珍珠菜再度面世,第一發現者重現追蹤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