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羊肉傳統市場買得到!冷鏈正宗山羊肉開拓新通路

經過4、5年的努力,終於成功將生鮮國產羊肉上架至傳統市場及超市通路,傳統市場目前只在臺北市的南門中繼市場有據點。(攝影/記者陳儷方)

生鮮國產牛肉不好買,生鮮國產羊肉更是難買到,與國產豬肉市占高達9成的情況完全相反,國產羊肉市占率不到1成,中華民國養羊協會經過4、5年的努力,終於成功將生鮮國產羊肉上架至傳統市場及超市通路,雖然還是不夠普遍,但鎖定擁有龐大消費市場的六都,設有10處國產羊肉的銷售通路,且採取真空小包裝以適合個人或小家庭的消費需求,為國產羊肉開闢多元銷售管道。

「FGM國產羊肉認證標章」是消費者選購國產羊肉時可信任的識別,全國已有近70家羊肉產業業者取得認證,大部分是餐廳,不過,羊協現在積極拓展通路,讓消費者可以在傳統市場及超市買到國產羊肉,要在傳統市場買到國產羊肉,目前只在臺北市的南門中繼市場;超市或肉舖據點較多,9處據點分布在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以及高雄市。

養羊協會早在民國98年即推動「FGM國產羊肉認證標章」,中華羊協理事長林浚琛指出,FGM認證的國產羊肉,均經合法屠宰,當日限時低溫配送至各地國產羊肉專賣店;其中,屠宰場須是合法屠宰場,除彰化、雲林設有肉羊專門屠宰場外,其餘是附設於肉豬屠宰場的獨立屠宰線,屠前及屠後均有獸醫師檢查,且須符合衛生安全的要求。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指出,國產羊肉認證店舖是首次出現在傳統市場,國產羊肉從屠宰到分切及上架,可在最短時間內提供,是進口羊肉無法替代的,消費者習慣在冬天品嚐羊肉爐、羊肉火鍋,現在要吃羊肉,不必非得上餐廳不可,在傳統市場也能買到國產羊肉,帶回家料理。

國產與進口羊肉的羊隻品種不同、飼養及管理方式各異,且從屠宰、分切、運送至消費端的冷鏈也不太一樣,羊協認為,比較這些差異性後可以發現國產羊肉更具優勢。林浚琛表示,國產羊肉的羊隻品種為山羊,進口羊肉的羊隻品種以綿羊為主,占比達8、9成,山羊肉來源已經從3成大幅減少至1成,綿羊本為取毛用,喪失取毛價值後才淘汰做為肉用,這樣的綿羊已有4、5歲;國產羊肉來源則是山羊,飼養1年左右即屠宰上市,肉質相對幼嫩。

飼養管理方式對羊肉風味影響很大,林浚琛說,羊肉來源以公羊較多,國內的羊隻大約5、6個月大就會閹割,再養半年後屠宰,經閹割的羊,肉沒有腥羶味,國外以放牧方養羊,沒有閹割的習慣,這是進口羊肉有腥羶味的原因;同時,國內的羊隻屠宰分切後有良好的冷鏈系統,讓羊肉可維持良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