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牡蠣殼製成發熱包免開火吃好料 廢棄發熱包還可改良土壤

水試所將提出專利申請的牡蠣殼自發性加熱包,在發熱後約6至7分鐘可使外部水溫達90℃,並可加熱調理包溫度達50℃,溫度維持至少20分鐘。(圖片提供/水試所)

牡蠣體形小,但卻有很大的牡蠣殼,是彰化、雲林、嘉義、臺南等地漁村最頭痛的水產廢棄物,露天棄置常有臭味。廢棄牡蠣殼再利用的去處最多是成為飼料原料,其次是堆肥,但都是低度利用、價格便宜。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幫廢棄牡蠣殼尋找更高價值的出路,萃取完珍珠胜肽剩下的牡蠣殼,經鍛燒製成發熱包,加水就能復熱調理包,鎖定露營市場及銀髮族商機。

水試所指出,臺灣每年會產生16.9萬公噸的廢棄牡蠣殼,其中有2.3萬公噸,未能妥善處理,且廢棄牡蠣殼的應用42%製成飼料、21%製作推肥、11%用作育苗栽培介質,附加價值都很低。水試所食品加工組長蔡慧君表示,廢棄牡蠣殼先萃取5%的珍珠層,剩下的95%即可做為自發性加熱包的材料。水試所將牡蠣殼經1,000℃鍛燒改質,配合1:1殼水比,即可呈現較佳的發熱效果,反應5分鐘可達100℃,並持續4分鐘。

試驗各種不同牡蠣殼粉粒徑、萃取珍珠層胜肽與否等牡蠣殼改質條件,並搭配不同配方,水試所將提出專利申請的牡蠣殼自發性加熱包,在發熱後約6至7分鐘可使外部水溫達90℃,並可加熱調理包溫度達50℃,溫度維持至少20分鐘。

牡蠣殼粉製成自發性加熱包,只要加水,即可發熱復熱調理包。(攝影/記者陳儷方)

消費者在超商或電商平臺可以買到連鎖麻辣鍋店的「自煮火鍋」,所使用的也是發熱包,不過,水試所說,牡蠣殼製成的發熱包比現在市售化學合成的發熱包,更為天然、環保、安全,即使用過的發熱包,還有其他妙用,水試所長陳君如表示,牡蠣殼主要成分為鈣,可用於改良士壤,家裡若有盆栽,即可充分利用;另外,牡蠣殼是高鹼性,水試所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其有殺菌作用,利用其殺菌效果,未來可能做成保鮮膜等產品。

水試所表示,計算實驗室製牡蠣殼加熱包成本12.7元,在國外電商平臺上查價加熱包售價約15元,水試所預期技術移轉產品化後,每年可為業者帶來至少1,035萬元以上營收,創造循環經濟新產值。

水試所幫廢棄牡蠣殼尋找更高價值的出路,萃取完珍珠胜肽剩下的牡蠣殼,經鍛燒製成發熱包,加水就能復熱調理包,鎖定露營市場及銀髮族商機。(攝影/記者陳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