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不喜歡離開所屬的土地——要喝,就喝在地的酒!

口述/栖來光 文字整理/廖詠恩  首圖攝影/PJ

我天生擁有好酒量,3歲時在奶奶家把養命酒當成茶,不小心喝了一點,家人嚇一大跳,這件事情是媽媽告訴我的,我根本不記得了,她還說我喝了酒後說:「哇!好好喝啊!」我那時候就是個愛喝酒的人了。

第一次喝清酒大概是16、17歲,喝的是發跡於山口縣的獺祭,當時它還沒那麼有名,但我們山口縣人已經知道它和以往的清酒不太一樣,沒有酒精味,帶有花香、很順口。我媽媽愛喝清酒,買了一瓶獺祭回家,我陪她喝一點,感到很驚豔。

後來上大學到京都,常去一間專賣清酒和燒酎的酒吧,類似酒的選品店,店裡的酒都是老闆嚴選而來的,其中不乏後來越來越有名的清酒品牌,還提供生魚片、雞肉刺身、鹽漬花枝等下酒菜。2000年代初,獺祭、十四代、酔鯨、飛露喜等清酒品牌名氣漸長;以白色木頭打造而成的清酒吧裡擺放著古董和花,除此之外幾乎沒有擺飾或裝潢,宛如茶室一般的風格在當時很流行。客人使用精緻的古董蕎麥豬口杯喝清酒,單點一杯清酒大約兩、三百臺幣,比臺北清酒的價格還平易近人。

那時候也在京都料理店打工,老闆很懂日本酒,經常拿日本各地、各酒廠的酒讓我試喝,久了也喝出心得,慢慢識得各種清酒的風味。料理店的員工餐很美味,搭上日本酒一起享用,真的是非常開心的回憶。

我偏好米味重一些的清酒,所有清酒種類中,我最愛純米酒,不太喜歡帶有花果香的吟釀,聽到人家介紹說「一般女生都滿喜歡」的酒,我就知道那不合我的胃口。幸好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清酒品牌,我總能挑選到自己喜歡的美味酒款。

山口縣有開發一種酒米叫「西都之雫」,它和臺灣蓬萊米有種原上的關係,喝用西都之雫釀的酒,隱約能感受到和臺灣間的連結,覺得很開心。以前釀酒採杜氏制度,釀酒職人組成一個團體,每到冬天巡迴酒廠釀酒,酒廠老闆只負責營運、不釀酒,所以各酒廠的個性不太鮮明,但現在很多酒廠老闆就是釀酒師,釀出屬於自己獨特的酒,形成「地酒」文化。

PROFILE

栖來光 Sumiki Hikari 出身於日本山口縣,畢業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學部。從事音樂、電影相關製作,於2006年定居臺北,著有《在台灣尋找Y字路》、《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台灣交錯的時空之旅》。

我大學時期工讀的京都料理店的老闆,他教我品味清酒,可以說是我的貴人。(圖片提供/栖來光)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20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