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臺自動相機布山林 巨量照片揭野生動物生活祕辛

眾所矚目焦點的臺灣黑熊,拍攝到的相機點位也持續增加。(圖片提供/林務局)

農委會林務局從2013年鼬獾染上狂犬病,在山區架設自動相機,監測食肉目野生動物,至今已經在全國山區架設超過500臺紅外線自動相機,拍下數百萬張珍貴的野生動物生活照,以巨量照片勾勒出野生動物的生活樣貌,從監測網目前累積的資料可以發現,分布最廣的山羌及鼬獾,並意外發現野豬數量近幾年竟有減少趨勢。

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這是政府首次系統性、標準化建構全國中大型哺乳類動物長期監測系統,在專家評估法之外,野生動物監測網提供的數據資料,也將成為野生動物保育政策擬定的重要依據。

2013年因為鼬獾的狂犬病疫情,林務局開始在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建置285臺自動相機,做為食肉目野生動物的監測系統,並自2017年起,逐步增加設置,在中、高海拔山區、離島及保護區,擴增監測樣點,樣點是由專家選定,巡山員架設相機,並回收記憶卡,將資料回送林務局,再由專家進行解讀。全臺山區現有超過500臺自動相機,24小時全年無休盯著野生動物在鏡頭範圍內的一舉一動,只要感應到有動物出現,自動相機即啟動連拍,提供的不僅是樣點內的動物出現頻率,最重要的是在完全不打擾野生動物的情況下,記錄下牠們的日常。

至2019年底,透過自動相機監測,已累積超過500萬工時、355萬張照片,拍到動物進食中、撫育幼獸、捕捉獵物、遭遊蕩犬攻擊,也不乏調皮搗蛋的畫面等等,這些巨量資料可以分析出野生動物的分布、族群豐度變化、動物行為、活動模式、生活史、族群量估算等資訊,且能針對野生動物面臨的各種風險如疾病、狩獵、流浪犬貓等進行分析與評估。

林務局的中大型哺乳動物全臺監測網累計共拍攝到29種哺乳動物,在同一相機位置最多曾拍到11種哺乳動物。林務局保育組長黃群策表示,以動物在不同位置相機的出鏡情形,推測動物的分布趨勢,分布最廣的是山羌,共出現在91%的相機位置,其次是鼬獾,出現在90%相機位置;族群豐度表現,野豬、麝香貓、石虎近年來有下降的趨勢,而水鹿、野山羊、黃鼠狼、黃喉貂,以及去年起改列一般類野生動物的山羌、臺灣獼猴等,相對豐度則均持續上升;每每出現都成為矚目焦點的臺灣黑熊,拍攝到的相機點位也持續增加。

野豬、麝香貓、石虎的族群豐度近年來有下降趨勢。(圖片提供/林務局)

林務局的監測照片也證實了令人憂心的事實,就是遊蕩動物對野生動物的威脅與日俱增,監測相機曾記錄到流浪貓捕捉鳥類、搶食水獺捕捉的魚,以及犬隻攻擊水鳥的影像,且拍攝到犬貓的自動相機點位也逐步攀升。野生動物急救單位近年來接收了不少穿山甲遭犬隻攻擊受傷的個案,從自動相機監測資料也發現,穿山甲與流浪犬的相對豐度呈現明顯負相關,當流浪犬數量上升時,穿山甲數量就下降。林華慶認為,不要餵食遊蕩犬貓是最好的解決方式,遊蕩犬貓只要食物充足就會不斷地繁衍,造成遊蕩犬貓的數量持續增加,攻擊野生動物的機會也就愈來愈多。

(圖表/林務局)

野外記錄野生動物的人力問題,由自動相機代勞,但後臺的分析工作,還是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力,尤其是當資料數量日益龐大,所需投入人力更多,林務局將研發物種AI自動辨識技術,以節省人工成本,第1種要AI學會辨識的物種,就是身上滿滿斑點的石虎。黃群策指出,成功辨識個體後,即可進行族群動態及密度的估算,生活史的掌握也能更加明確。

林務局將發展台灣自動相機資料庫系統,納入長期監測網、保護留區監測相機、原住民狩獵管理計畫相機、黑熊監測相機,以及其他研究計畫及單位的相機,這些相機拍到的照片及獲取的資料,未來將與學術界分享,甚至也可以開放給一般民眾利用。

第1種要AI學會辨識的物種,就是身上滿滿斑點的石虎(圖片提供/林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