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前主委陳希煌追思會 農業三觀奠基20年農業政策

時任農委會主委的陳希煌,參加「溫馨水果情」活動,與現場農友互動。(圖片提供/農委會)

農委會前主委陳希煌今年5月18日逝世,8月18日由農委會、臺大農經系、臺灣農村經濟學會一起舉辦陳希煌追思會,感念他對農業的貢獻,邀請陳希煌的夫人、公子,以及學生、同事們,分享與陳希煌相處的點滴小故事。陳希煌不僅作育英才無數,第一次政黨輪替後,擔任扁政府的農委會主委,從2000年5月至2002年1月,他最為農業界敬重的論述,則是農業三觀、保護農地。

由於對農業的貢獻卓著,總統蔡英文7月20日明令褒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前主任陳希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追思會上將總統的褒揚令頒與陳希煌的夫人劉幸玉、公子陳威年。褒揚令上寫到:『碩擘「邁向二十一世紀農業新方案」,悉心產業結構升級,健全現代化行銷體系;推展農業策略聯盟,張拓資源整合綜效;完善糧食穩定供給,力促多元生態保育,淵謀極智,計不旋踵。』『綜其生平,桃李馥郁-為傳道啟沃之良師,茂猷前緒-見民生惠益之遐舉,甘棠遺愛,後輩思齊;儀型標軌,青史名昭。』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追思會上將總統褒揚令頒與前主委陳希煌的夫人劉幸玉、公子陳威年。(攝影/王志元)

陳希煌與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同事的前總統李登輝伉儷合影。(圖片提供/農委會)

農委會前主委陳保基回憶,陳希煌看起來是謙謙君子,但內心卻有著強大的意志力,陳希煌2000年擔任農委會主委時,已是陳保基從臺大借調至農委會任畜牧處長的後期,經常深夜11點多接到陳希煌的電話,因為陳主委正在批公文,有事情要找陳保基處長問問,一談就是談到凌晨;陳希煌30年前就倡議知識經濟,至今未被超越,並提出農業界策略聯盟的理念,至今不論農業生產合作模式的名稱怎麼改,都跳脫不了策略聯盟的概念;陳希煌非常重視食品加工,曾告訴陳保基,「農產品如果無法貫徹到食品加工範圍,農民就只是做苦工而已」。

陳保基說,他後來擔任農委會主委時,農業政策的決策思考及行政工作,受到陳希煌很大的影響,從學術界到行政界,陳希煌的著作橫跨3、40年,中英文著作都是嚴謹發表,尤其是他最近整理文件,找到陳希煌的手稿「農業用地的永續經營」,陳保基感歎,回想從陳希煌那個年代到現在,「我們似乎都沒有好好地按照他的理念去做」,如果大聲地講出陳希煌的農業三觀:糧食安全、農民收益、堅持產業平衡,並且好好地去做,就能維護農業用地,看著不久前找到的陳希煌手稿,「真的、真的,非常、非常地感動」。

陳希煌非常重視食品加工,前主委陳保基回憶陳希煌曾告訴他,「農產品如果無法貫徹到食品加工範圍,農民就只是做苦工而已」(攝影/王志元)

陳希煌《農地的永續發展》手稿。(圖片提供/農委會)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是陳希煌的學生,還當過他的助理,他回憶就讀臺大農經系大四時,陳希煌是系主任,召開師生談會,陳吉仲回憶當時年經不懂事的他,講了一些不得體的話、批評農經系有很多的問題,等到他當完兵回來找工作,陳希煌竟不計較往事,聘用他擔任助理,還幫他寫了推薦信,讓他可以到國外留學,陳吉仲分享這小故事,感念陳希煌的寬容大度。

陳吉仲指出,陳希煌的正直與堅持,最是讓他折服,而其著作《臺灣農業經濟問題之探原》更是農業經濟、農業行政的必讀書籍,點出在臺灣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例如1970年代發生糧食安全危機,陳希煌提出糧食安全理論,直指很多事情並非市場機制那麼簡單,否則也不需要政府了。

陳吉仲說,陳希煌的正直與堅持,最是讓他折服。(攝影/王志元)

陳希煌逝世後,他的學生,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在臉書成立「追思陳希煌教授」公開社團,與大家分享珍藏的往事與照片、手稿,以及陳希煌親手批改過的考卷。楊明憲說:「能成為陳老師的學生,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幫老師在臉書上成立公開社團,是要讓陳老師的文字及照片,繼續透過網路流傳,讓更多人感念陳希煌對臺灣農業的貢獻,在陳希煌過世後,他著手整理老師的著作,其過去年50年來的研究,關切臺灣農業發展的態度始終如一。

陳希煌很早就看到臺灣農業的問題,早期他提出小農問題,且在臺灣經濟發展過程中,提出農業面臨的勞動力外流及缺工問題,還有農民的農業收入很低,生活無以為繼,這些農業問題的解方,就是陳希煌一再提到「三觀農業政策」:農業收益觀、產業平衡觀、糧食安全觀,確保農民收益,才能讓農業永續發展,創造經濟的縱深及韌性,陳希煌也堅持農地要做農業使用原則,農委會一直以來的農業政策,也是如此。

楊明憲在臉書成立「追思陳希煌教授」公開社團,與大家分享珍藏的往事與照片、手稿。(攝影/王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