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豬肉進口量暴增1.5倍 農委會:遞延效應

美味豬肉料理首部曲-選擇好肉。(攝影/陳儷方)

7月豬肉進口量較上半年月均量暴增,今年上半年1至6月豬肉進口量月平均3649公噸,7月進口報關數量竟多達9263公噸,暴增1.5倍。農委會畜牧處指出,現在不論是進口豬肉價格,還是國內毛豬拍賣價均處於高檔,豬肉進口量大增應是國際物流逐漸恢復正常之故,上半年少到的貨,遞延至7月進口。至於下半年豬肉進口是否續增?畜牧處認為,影響豬肉進口原因很多,還需要再觀察。

去年1至6月,豬肉進口量4萬5203公噸,今年同期則僅2萬1895公噸,進口量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畜牧處指出,今年1月下旬各國陸續出現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國際航運物流,進口量因此減少,但國際物流下半年起逐漸恢復,冷凍豬肉有遞延進口情形,且國內毛豬拍賣價高,進口誘因大,使得7月豬肉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大增5成。

今年前7個月的豬肉進口量總計3萬1158公噸,較去年同期的5萬1392公噸大減將近4成,未來5個月是否加大進口力道,滿足全年對進口豬肉的需求?畜牧處認為不一定,豬肉出口國的豬肉生產及貨運狀況、豬肉的國際行情、鄰近國家對豬肉的需求,以及我國內豬肉行情等4項因素,將交互影響豬肉進口決策。

中國大陸是豬肉進口大國,自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更需進口豬肉彌補供應缺口,因需求量大,拉抬國際豬肉行情,影響所及,我進口豬肉的報關價也明顯比前幾年來得貴。臺灣今年上半年進口豬肉每公斤報價約90元,去年同期的82元,上漲約9%。

畜牧處指出,中國大陸因非洲豬瘟疫情,損失至少3成的豬,供需缺口得靠進口豬肉彌補,初估今年至少要進口450萬公噸的豬肉,以前沒有非洲豬瘟時,中國大陸每年已需進口3百萬公噸的豬肉,今年得多進口150萬公噸豬肉,才能滿足消費需求,至於對國際豬肉行情的影響程度,有待觀察。

月底將進入農曆7月,祭祀需求增加,普渡拜拜的豬肉祭品,只會選擇國產生鮮豬肉,農委會調配毛豬供應,中元節前7天(8月最後一週)出豬數量可達16萬頭,比前2年14萬5、6千頭的供貨量,還多了1萬5千頭,數量上可充分供應,價格也可望維持平穩。畜牧處表示,近期國內毛豬拍賣每公斤均價在76至80元區間,因毛豬供貨充足,且中元節節慶效應不若農曆春節顯著,雖然普渡祭祀對國生鮮豬肉仍有需求,但需求不會太強烈,價格預期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