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鰻苗漁獲5公噸 入池量竟逼10公噸上限

鰻苗連續2年豐收。(圖片提供/漁業署)

去年聖誕節前,鰻苗捕撈突然報佳音,終於使得鰻魚養殖可一掃數年來的低迷,農委會漁業署統計至2月底鰻苗捕撈季節結束,收獲約5公噸鰻苗,加上進口的鰻苗及小尾的「黑子」加入放養,據了解,入池量已有9公噸多,逼近國際協議上限10公噸。農委會漁業署表示,鰻苗捕撈後要經過1年的養殖才能上市,預計明年1月消費者將有價格親民的鰻魚可以吃。

為了鰻苗資源保育,臺日中韓4國於2014年達成鰻苗入池量上限協議,2019年底至2020年初的鰻苗捕撈季,各國鰻苗捕獲量罕見大爆發,因此,臺灣、日本、中國、韓國的鰻苗入池量均大增,各國均直逼國際協議入池量上限。

臺灣本季鰻苗捕撈季初始,狀況很不好,尤其是在往年主要鰻苗漁獲地點宜蘭,捕鰻人每天收獲量只有幾尾,當時鰻苗價格飆漲到1尾140元之譜,但12月中旬過後,大批鰻苗出現在東港沿海,鰻苗漁獲大進帳,隨著捕撈數量愈多,鰻苗價格直直落,漁季結束前,一尾只剩30多元的行情。

延伸閱讀》高屏沿海鰻苗捕獲量大爆發原因揭密

國內捕撈到的鰻苗禁止出口至3月底,鰻苗會先養在鰻苗場,臺灣的鰻苗場幾乎都在屏東,因為氣候最暖,要養鰻魚的養殖漁民再向鰻苗場採購,4月5日清明節後陸續入池開始養;入池養殖的鰻苗不只有國內捕撈到的,也會進口鰻苗或鰻線(黑子)養殖,因此國內鰻魚養殖的入池量統計有兩階段,4月底及10月底各一次。

臺灣鰻魚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汪介甫說,到目前為止入池量已有9公噸多,接近國際協議上限,創下2014年四國協議以來的最大入池量。

臺灣的鰻苗或黑子進口來源有中國及日本,中國大陸有鰻苗場,在其沿海捕撈到鰻苗多時會出口,日本則除了鰻苗,也會把長不大的黑子賣給臺灣。汪介甫說,日本養不大的鰻魚,臺灣卻可以養殖,可能是與兩國養殖方式不同有關,日本鰻魚採室內養殖,但臺灣的鰻魚養在露天養殖池,日本因每年會有新的鰻苗要入池,須固定出清養殖池中養不大的黑子,黑子出口到臺灣,在臺灣養大之後,再出口活鰻至日本,成為日本餐桌上的鰻魚佳餚。

延伸閱讀》白鰻抑或鱸鰻,鰻島夏日大作戰

一般所說的鰻魚是指「日本鰻」品種,每年捕鰻人在沿海冒險辛苦尋找的也是日本鰻的鰻苗,漁業署統計近5年臺灣的鰻苗捕獲量,2015年至2016年的鰻苗漁獲有3.06公噸,入池量3.6公噸;2016年至2017年鰻苗捕獲量4.5公噸,入池量7.3公噸;2017年至2018年鰻苗捕獲量2.1公噸,入池量1.03公噸;2018年至2019年鰻苗捕獲量2.75公噸,入池量0.83公噸;2019年至2020年鰻苗捕獲量5公噸,統計至4月30日止的入池量為5.43公噸。

今年鰻苗入池量逼近10公噸上限,明年1月鰻價可望接地氣。(圖片提供/漁業署)

觀察鰻苗捕獲量及入池量發現,即使鰻苗捕獲量少,4月出口解禁後還是會外銷到其他國家,影響國內的鰻苗入池量,漁業署養殖漁業組副組長陳汾蘭表示,漁業署鼓勵鰻苗儘量留在國內養殖,畢竟鰻苗資源中長期趨勢明顯減少,所以才有每年11月至3月禁止鰻苗出口的規定,不過,臺灣也會進口鰻苗或鰻線養殖,這是市場常態。

臺灣出口鰻魚以日本鰻為主,若不分品種統計海關出口鰻魚重量,根據漁業署提供近5年出口資料,2015年至2019年的出口量依序為:3420公噸、2775公噸、2184公噸、2607公噸,以及1970公噸。2020年臺日中韓的鰻苗入池量均已接近國際協議上限,未來外銷數量變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