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合作社──背起背包,在流浪中探問人生

文/曾怡陵 攝影/簡熒芸

「家人去房間找我,發現人不見了,我哥問我去哪,我說我在旅行。」2010年,本名劉哲瑜的部落客藍白拖訂了一張單程機票,到國外進行為期一年的流浪,在此之前,他的旅行經驗僅限八天七夜的中國自由行。回臺後在寫作中找到樂趣,成為文字工作者,並創立「背包合作社」,無償提供背包租借服務,鼓舞更多人出門旅行。

焦慮中,踏上未知的旅程

決定出發流浪的那一年,藍白拖是一個電梯業務員,在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加上與父親爭執不斷,使他既迷惘又煩躁。看了講述切.格瓦拉從流浪邁向革命之路的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後,觸發他心底想出走的慾望。「那時決定不告而別,因為覺得家人會很反對,另外是不知道旅行回來能做什麼。我解決不了自己的不安,也解決不了家人的,留下給父親的生活費後就離家出走。」

藍白拖在網路上找到一位有背包客經驗的旅伴同行,但才相處一週就鬧翻了。他帶著對英文的恐懼,一個人硬著頭皮從泰國到寮國,之後一路北上中國,接著又前往印度、埃及、約旦、義大利等國,一年內遊歷13個國家。

因為對《讓高牆倒下吧》一書中描述的世界感到好奇,藍白拖到印度「垂死之家」照顧瀕死老人;想像嬉皮生活是浪漫的,於是在寮國體驗每天喝酒、抽大麻的嬉皮生活。旅途中,他模糊地感受到一些觸動和人生觀的撞擊,但仍對未來感到迷惑。「那一年處於一種你在看世界,可是沒有太多期待、好奇甚至情緒,狀態上並不是這麼有能量。切.格瓦拉去痲瘋病院然後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但我在流浪過程中沒有啟發,那我到底在做什麼?我著急於知道30歲前可以做點什麼,但找不到答案,加上是用一種很叛逆的方式出走,更加強這種焦慮。」原本打算流浪一年後再去澳洲打工度假一年,但他覺得維持旅行的狀態不會得到答案,於是決意回臺灣。

回臺後,他一邊工作,一邊寫了第一本書《背包台客勇闖天涯》,開始享受文字創作的過程,因此決定離職繼續出書、演講,並成立「藍白拖」粉絲專頁,慢慢進入創作者的軌道。

免費背包,讓正向的力量持續轉動

一天,藍白拖靜靜地看著閒置在房裡的背包,心裡覺得可惜,想起那段時間看到待用麵的新聞,興起提供待用背包的想法。2013年他發起「一直背下去」運動,邀請旅人分享自己的背包,2016年更名為「背包合作社」。考量與個別旅人溝通出借背包的細節極為耗時,他開始與背包品牌商談贊助,快速累積背包數量,並與臺灣北、中、南、東部等十多個友善店家合作,提供背包的免費租借服務。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