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客來上課──把暫時到不了的遠方,帶進地方課堂

文/曹馥年 圖片提供/楊宗翰

旅行深刻之處,往往不在參觀景點博物館,而是生活在他方。從大學開始在國內外沙發衝浪、搭便車旅行的楊宗翰,長旅歸來後成為接待異鄉旅人的沙發主,償還旅途中那些不求回報的人情債。2014年,他無心插柳帶沙發客走進偏鄉,體驗最平凡真實的臺灣,把暫時到不了的遠方帶進課堂,給孩子探索世界、認識自己的動力。

採訪當天,楊宗翰穿著T恤、長褲現身,身為不消費主義者(Freegan),他頭髮自己剪,皮帶來自免費商店,腳上的鞋是其他背包客用不著送給他的。他前兩天還在臺東演講,一路搭便車趕回臺中受訪。

搭便車與透過「沙發衝浪」網站在當地人家免費借宿,是他習以為常的旅行方式,不全為省錢,而是每扇門後都有獨一無二的故事,人與人的相遇,珍貴而無價。

不消費不浪費的生活

大四上學期,楊宗翰去克羅埃西亞當半年交換學生,陰錯陽差沒宿舍住,只好投靠當地沙發主。其中一位叫「大仔」的麵包師傅收留他兩個禮拜,堅持不讓他出半毛錢。直到某次大仔網路儲值卡用完,他幫忙加值,才發現大仔身上連一百塊臺幣都沒有。「哪個快沒錢的人,會願意幫助一個非親非故的陌生人?」這段經驗,影響楊宗翰很深。

他後來被沙發衝浪認識的朋友帶去占領廢棄屠宰場,和一群無政府主義者吃菜市場、麵包店賣不掉的剩食,撿被丟棄的堪用二手物辦免費商店。他翻過塞滿食物的垃圾桶,心疼無數資源被浪費,多數人仍困在賺錢、花錢的迴圈。

「有沒有一種對人、對環境更友善的生活方式?」回臺灣後,他開始以「禮物經濟」的概念過活──推動免費商店,在家裡接待沙發客,不浪費、不消費,享受不求回報的付出。

大膽邀請沙發客來上課

2014年,他到雲林縣大埤國中當替代役,一位瑞士籍沙發客Johannes請他推薦好玩的地方,他半開玩笑地說:「來我們學校跟學生玩啊!」

Johannes真的來了,在班上和同學閒聊兩堂課,引起轟動。楊宗翰從孩子的表情看出,這大概是他們頭一次這麼努力想聽懂陌生的外語;Johannes則說,他對臺灣最深的印象,是那不到兩個小時的課堂分享。

楊宗翰發現,人們總想著要用更多開發、資金促進偏鄉觀光,卻反而帶來破壞與依然窮困的生活。他想嘗試一種不需成本,卻讓雙方獲益的模式,「旅人對在地的貢獻,絕不只有消費。」

他開始邀請沙發客到學校,和學生聊天、講故事、打球、畫畫,借住當地家庭。沙發客們和同學一起吃營養午餐,看著大家打掃環境、趴在桌上午睡,驚奇得好比發現新大陸。沒人領到酬勞,卻都賺足開心,說穿了,也是禮物經濟的延伸。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