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愛的物種入侵攻防戰──螞蟻生物學者

林宗岐

林宗岐是幫臺灣螞蟻建立分類目錄的第一人。

文/張曉慈 攝影/蔡易儒

家中亂竄偷食的螞蟻是腳邊不起眼的一列風景,多數人不曾深入了解牠們。但是當螞蟻危及人們的生命與財產時,就會一夕爆紅、聲名大噪。紅火蟻,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成為無人不知的螞蟻明星。

林宗岐,臺灣唯一專精研究螞蟻的學者;他遇到了紅火蟻,從本來的生態研究,跳入防治撲滅的領域,舞出他與螞蟻間精彩又趣味的攻防故事。

昆蟲是地球上種類最多的動物,以昆蟲作為研究對象的人為數不少,蝴蝶、甲蟲各有人愛。但個頭嬌小的螞蟻,受重視的程度似乎也與其體型一樣,十分微渺。所幸,有人願意耗費半生,讓這個社會性昆蟲在臺灣的生態史上留下篇章。幫臺灣螞蟻建立分類目錄的第一人,便是任教於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的林宗岐,人稱「螞蟻博士」。

蟻博士的國安任務

30年來,林宗岐鑽研螞蟻的生態與分類,讓臺灣螞蟻的記錄進展到近三百種,也發現了多達20、30種的新品種。不過近十餘年,林宗岐的研究項目還多了一大重點,就是紅火蟻的防治。

2003年10月,桃園機場首次發現了紅火蟻,自此揭開了15年來臺灣土地與紅火蟻的攻防戰。中文通稱的紅火蟻,英文俗名為Red Imported Fire Ant,直譯為「入侵紅火蟻」。(以下簡稱紅火蟻)再往前推一個世紀,牠們就已是橫行美國的危險害蟲。2001年牠們跨越太平洋,首次來到亞洲土地──澳洲;2003年臺灣、2004年中國也相繼發現牠們的蹤跡。

「從這些國家的發現時間點推測,紅火蟻的擴散應與WTO開放全球貿易有關。」林宗岐解釋,各國貨物跨洋運送,紅火蟻躲藏在貨櫃底部的泥土中,隨著貨品到各國奪疆掠土。

不怕水的牠們,到了易有颱風淹水的臺灣更是手腳俐落,從桃園機場開始,逐步擴及桃園、新竹、新北、苗栗;宜蘭、嘉義、臺南等地則屬零星通報,多半是隨著植栽土方和建築廢土的運送而至。紅火蟻具有繁殖和掠食快速的生存優勢,在自然界中,會造成土壤酸化並影響動植物生態;在人類世界裡,雜食性的牠們除了會入侵農地、啃食作物,還會破壞電線引發事故,人被叮傷後會產生灼熱感,甚至引發過敏反應,嚴重者可能休克或死亡。

紅火蟻的危害極大,促使政府警戒,也讓螞蟻專家林宗岐不得不一肩擔起防治的責任。

紅火蟻
紅火蟻嗜食富含油脂的食物,洋芋片是絕佳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