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蔓裡的菜子產業

空心菜果實

當空心菜果實由青轉白,表示裡頭的菜子已成熟,可準備鋤起晒乾。

文/許鈺屏 攝影/黃名毅

節氣白露後,嘉義縣的田間盛放一朵朵形似牽牛花的白色小喇叭,正悠悠吐露一曲地方栽培菜子的故事。近年來,這片雪白花海常引人朝聖、成為地方打卡熱點;不過,許多人來了才知道,這其實是栽培空心菜種子的農田─整片空心菜花晒著南部和煦的冬陽,逐漸凋萎、結實,熟成一顆顆小種子;又經連串翻晒及篩選,才成為空心菜農手中的一把菜子。

午後,嘉義朴子的空心菜子農友張東成剛從田間抽身──12月初,正是栽培近四個月的空心菜準備鋤起、乾燥果子的農忙時期,他隨意指著路旁隨處可見的空心菜田說:「北回歸線以南的氣候最適合,聽說其他地方有種過,結果收成不好,就不划算啦!」

「光是朴子和布袋生產的空心菜種子,就占全臺灣的八到九成!」當地的社區舊名「蕹菜埔」,透露了菜子產業的歷史光景。今年62歲的張東成也是繼承父母輩的田間工作,守著空心菜子田已三十多年。

別於餐盤裡的蔬菜模樣

菜市場的空心菜有著細長而挺直的墨綠莖枝,來到菜子田間,見到的空心菜卻又粗又青,貼著地面蔓爬田區,難以想像這就是餐桌上常見的幼嫩蔬菜。

「市場的空心菜播種後約20天就可以連根收成,但採種的不一樣。」張東成解釋,要賣給消費者的空心菜會以網子支撐生長,而採種的空心菜得倒伏、恣意伸長枝蔓,也不能時常灌溉,才會順利結子,「空心菜也是很看季節的作物,種錯時間就不會開花結果了。」

與張東成合作幾十年、位於雲林西螺的新裕森種子行老闆黃永昇提到,「我們空心菜子都是固定品種(OP)種子,品種很多,有大葉和小葉,或是分青藤和白骨,像我們西螺大部分都是以小葉和青藤為主。」他每年將母種送給契作的菜子農,年末再一次收購,分賣給菜農。

每年一期稻作收成後,就是種植空心菜的季節。7、8月前,張東成和其他農友開始拿母種回來育苗,隨著莖管慢慢厚實,長至一定高度時,便可以割下栽入田間,「這個菜苗能連續採收很多次,直到種滿所有的田。」

雖然要讓空心菜在田間蔓生,但看顧仍有眉角。「要常常去巡田,尤其開花的時候要看有沒有蟲,花如果被蟲吃掉,就不會結子啦!」眼光犀利的農人定期巡視,也觀察結花狀況;每朵花會結一顆小果實,每顆果實又有四粒菜子─成熟的空心菜子呈現有光澤感的棕色,如迷你橘瓣般的形狀整齊排列,「我們最主要就是要收到這顆,越熟就越重,賣得也比較多!」

在田間鋪上大帆布、搬來脫殼機,即可一口氣完成脫殼、分離、篩選、包裝等採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