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2016年抽查市面水果554件,農藥殘留不合格率將近 15%,其中又以大漿果類、核果類為主,包括受歡迎的百香果、木瓜、芒果都榜上有名。 近年大雨、寒害、高溫讓病蟲害大爆發,過往「有什麼病蟲害就噴什麼藥」的觀念,已經 難以應對越來越頻繁的極端氣候,尤其果樹一年一收,沒有與上天對賭的本錢。如何觀 察環境變化,考量作物生理需求,預先防範病蟲害,是農民、農政單位刻不容緩的課題。
臺灣有「水果王國」美稱,從溫帶桃李、 草莓,到熱帶芒果、蓮霧等等,高超的農業技術,讓消費者一年四季有吃不完的水果,但臺灣高溫多濕,正好也是許多病蟲害最喜歡的環境,面對一年一收的龐大壓力,用農藥防治病蟲害是許多農民根深蒂固的觀念。
由於果樹病蟲害多,坊間有不肖農藥行推出八合一、九合一,甚至十合一以上的 「雞尾酒療法」,幫農民調製好現成藥劑, 卻很難同時顧及安全採收期、劑量,除了造成農藥殘留超標,果樹也可能發生藥害, 影響來年收成。
有鑑於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退休研究員楊秀珠於 20 多年前就開始在果樹產區推廣 IPM,成功讓柑橘農民減少 3 成用藥量。他說,果樹病蟲害管理重點在於,從萌芽期就開始防治!
從葉子開始防治,炭疽病不再來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芒果炭疽病就是典型案例。臺南市玉井區的愛文芒果享譽國際,每顆都必須精挑細選, 確保外表紅潤光滑,才能坐飛機到日本,成為高級水果店的一分子。而炭疽病就是這些選美選手聞之喪膽的殺手,得了炭疽病,身價一夕暴跌百倍。
這個讓芒果農民頭疼的疾病屬於真菌性病害,發病後的愛文芒果初期會出現針狀紅色斑點,後來逐漸擴大成黑色病斑,病斑擴散相連,直至凹陷、腐爛,失去產品價值,難以儲藏運送,只能在病情尚不嚴重時趕快勉強吃掉。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2018年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