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維達巴以滴灌抗旱,轉型有效水管理示範區

文/雷家芸 攝影/陳葦玲

位於印度中部的馬哈拉什特拉邦維達巴(Vidarbha,Maharashtra)西區,2014年因為嚴重乾旱導致農民無法收成,短短50天內即有42位農民因為無力償還龐大農業貸款而選擇自殺,自此成為舉世聞名的「農民自殺國」。但從整個印度農業歷史來看,維達巴地區的安拉瓦提縣(Amravati)生產柑橘,在印度相當知名,可說是印度柑橘的搖籃。

大旱之地,苦尋穩定灌溉方針

瓦魯德(Warud)是安拉瓦提縣東北方的一個城鎮,居民主要依賴農業為生,但它卻是相當缺乏水資源的區域,年平均降雨量僅約800~900公釐,水源的調蓄設施與灌溉範圍也極為有限。過去幾十年中,此處的降雨量非常不穩定,逐漸縮小的河床也使地下水位不斷降低,因為缺乏灌溉系統的支持,瓦魯德只能靠雨水作為天然的灌溉水源,乾旱對於當地農業及社會經濟地位形成主要威脅。

在如此艱困的農業條件下,許多農民被迫遷入城市工作,甚至選擇自殺,這也是維達巴地區西區日益加劇的社會問題。這個曾經一度以豐富農產聞名的地區,現今卻為了缺水問題痛苦掙扎著。

珠陀摩尼河(Chudamani River)是流經瓦魯德的主要河流,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瓦魯德的水利部門曾在珠陀摩尼河修建一系列堤堰(KT weirs),這項計畫預計提供瓦魯德60萬立方公尺水源,將有59位農民及82公頃土地受惠。該項灌溉措施是採用揚水灌溉,意即當供水水位太低,不能自流進入農田時,須使用抽水機或其他揚水工具,使水在農田逕流,達到灌溉目的。

不過,由於當地供電網不穩定,僅依靠電力抽水機,恐有缺電問題,因此須借助其他揚水機械例如柴油泵,才能穩定輸送水源,因而增加了許多額外成本。

此外,農民對水源的浪費及季風雨季雨量高峰期的水管理也成了一大隱憂,該項計畫終究因豐水期水流影響整個堤堰的總吞吐量,也未達到預期效益,而於2009年10月終止。

農民成立合作社,參與灌溉水源管理

2006年,瓦魯德農民們與博士維傑・沙拉德・德希穆克(Dr. Vijay Sharad Deshmukh)一同成立了「沙拉德博士滴灌用水合作社」(Dr.Sharad Drip Irrigation Water Utilization Co-operative Society Limited),社員們開始討論現有系統的優缺點,並自籌資金改善。接著,向當地銀行機構借貸盧比11,457,205元(約新臺幣500萬元),建設滴灌分配室,並且大量設置滴灌管路及過濾系統,最後利用滴灌系統改善了水分流失問題,並且使農田得到良好的灌溉成效。

設置方式係藉由200公釐水流管柱,將水從11公里外引入各分配室的滴管系統中,並安裝了4個過濾器,利用沙子過濾水質,再藉由自然動力使水自流,進而避免使用柴油或電力泵,並且在管道上加裝水錶,讓用水量透明化。

這項由農民共同參與的水源管理計畫,可為該地區保留住50萬立方公尺水量,此計畫另一項特點,是能夠將季風雨季高峰期間增加的水量引至井中,有利於地下水位重新補給。此外,政府也可藉由水量計量計費的機制增加額外收入。

該系統從2011年正式測試後,成果相當鼓舞人心,滴灌系統使農田灌溉面積提升了1倍,達到145公頃,受惠農民人數增加到165人。完整的灌溉水源供應,改善了瓦魯德農業生產狀況,讓農民收入增加,也提升了社會經濟地位。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2018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