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軍於農】從一把青到農田裡,張政雄用無人機闖出一片天

還記得金鐘獎電視劇《一把青》裡一幕幕飛行俯衝的生動畫面嗎?這些全是動控科技有限公司航拍航測經理張政雄的傑作。張政雄曾經擔任中山科學研究院無人飛機系統工程師與無人飛行載具飛試工程師,離開軍職後經營航空模型及空拍無人飛行載具的業務,除了參與多部電影與電視劇的空拍攝影,最近更積極運用無人多旋翼載具投入農業管理,堪稱是另類歸回田園創業的典範。

張政雄今年四十歲,淡江大學航太工程學系、雲林科技大學電機所畢業,軍旅生涯中除了義務役期間在空軍桃園指揮部服務,退伍後曾任職雷虎科技開發遙控直升機,後來投入國防部軍備局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空研究所工作,參與銳鳶無人機的開發,是少數具備國內大型軍用無人飛行載具操作證書的專家。

張政雄在中科院工作四年多後,返回民間創業成立動控科技。當時多旋翼無人飛機開始流行,廣泛運用於空拍,隨著數款消費級的無人空拍機上市後,便宜的價格、穩定的性能,許多人開始思考把這些無人機運用在其他方面,例如環保稽查、空中偵照、工程繪圖、災防攝影等。張政雄則是思考如何把無人機運用在農業管理上,包括天然災害農損調查、施肥噴藥與精準農業的施行。

一般人多是使用無人機於攝影用途,張政雄(左二)則是思考如何運用在農業管理上。

無人機勘察災損快速又精確

張政雄表示,以往以人力勘查農業天然災害,人即使能進入農地,也是大概預估損害面積,誤差較大;但空拍的照片,不但可以精準計算,套完地籍圖後,還可以辨識地號,結果非常精準客觀。而配合越來越精準的影像判讀技術,在豪雨、颱風和寒害後的勘查統計也越來越快速且精準,並且可節省人力。如換裝特殊的光學鏡頭,就連水面下的蚵串數量都能顯示出來,保存證據後,更能減少在颱風過後災損認定上的爭議。

無人機在進階的運用方面,國外已有掛載數種不同偵測器和紅外線鏡頭的利用,可用來辨識田間作物的生長狀況、雜草、病蟲害等資訊,並搭配地面上的光照、土壤偵測器的數據來做綜合管理。縱使是大面積的農場,也可以在施肥、水分和農藥上做細微的調整,目前法國、日本等國家已陸續在進行這方面的運用研究。

農用植保機於臺灣目前尚處於摸索及起步時期,臺灣農作噴藥作業,目前仍倚賴傳統人工或是拖拉機噴藥,植保無人機進入臺灣農作噴藥市場,必能加速產業升級。張政雄說,以前6 甲的稻田要一整天才能噴完,現在使用無人機,只要花90 分鐘就可以噴完,而且只要在田邊操作遙控器就好,不用下田,輕鬆很多。

農業植保機有利精準農業施作

農業植保機雖擁有許多優點,也有須要注意之處,例如其作業噴藥方式與傳統強調濕度噴藥有明顯差異;飛行操作經驗需要經過訓練及累積;價格單價仍遠高於中小型農機價錢等因素,導致臺灣老一輩的農民仍處於觀望狀態。但青年農民願意接受新知,對無人機的接受程度就比較高。

無人機有利精準農業的施行。

張政雄說,無人機有利於精準農業的施行,應用潛力無窮。有時農作物初期局部發病,很可能位於田區中央,此時若能利用無人機,更便於前往施藥。無人植保機適用於大面積的作物,例如水稻、毛豆、花生等,以及人工噴藥難以噴灑的高莖類作物,像是玉米;而丘陵地的茶樹和果樹都是極為適合的使用對象。

除了做為農業噴藥的用途之外,也可以作為環境消毒的工具,像是應用於禽舍、畜舍的環境消毒,或者是社區的病媒蚊投藥作業,無人飛行噴藥機都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最大面積的作業。

想要更深入知道無人機如何在農業運用嗎?可參閱2016年9月號豐年雜誌〈農業,究竟如何飛凌機〉

張政雄的動控科技公司執行拍攝2017年雲林燈會的影片,透過不同視角來看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