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軍於農】從駕坦克到駛農機,戰車連長林文平退伍從農如何年收百萬?

雲林縣斗南鎮農會田間管理人林文平過去曾是國軍裝甲勁旅的戰車連連長,駕駛坦克車馳騁沙場,軍旅生涯退伍後投入農業代耕隊擔任「大佃農」,駕駛曳引機管理超過25公頃的農地。他種植管理的越光米、馬鈴薯不但有產銷履歷認證,還代表斗南鎮農會獲得2012年產銷履歷達人的殊榮,務農年收入超過百萬。

66年次的林文平是斗南子弟,就讀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時加入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每年寒暑假回到陸軍軍官學校受訓,大學畢業後就下部隊到台中擔任戰車連排長,曾經服務於新竹湖口、澎湖等地,服役五年後以官拜上尉戰車連長退伍。

退伍後林文平曾經從事保險業務員,年收入百萬卻感到生活壓力大,適逢農委會推動「小地主、大佃農」,便加入斗南鎮農會代耕隊,駕駛農業機械管理相當於一座中正紀念堂園區面積的農地種植水稻與馬鈴薯。

斗南鎮農會代耕隊。

頂著百萬年薪保險業務員的光環,回鄉到農會務農跌破大家眼鏡,連家中爺爺都反對,因為長輩對於務農存普遍存有「老、苦、窮」的刻板印象。但林文平從事的工作卻是具有高度專業化與技術水準的機械化農業,一個人駕駛價值數百萬元的曳引機,就可以輕易管理動輒數十公頃的農地,而且農會也有分紅制度,只要營運有盈餘,收入一樣可超過百萬元,工作壓力卻輕鬆得多。

同樣開下田,戰車與農機有異曲同工之妙

問他開戰車與駕駛農機具有何不同?林文平說,雖然戰車是靠履帶行進,曳引機等農機靠輪子行進,但在泥濘的農地中前行與迴轉,原理卻很相近,尤其台灣的農地面積普遍較小,運動行進的方式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雲林縣斗南鎮是國內重要的稻米產區,一年可種植兩期水稻,裡作又可再種植馬鈴薯。由於近年農村人口老化,許多老農無力耕種,就將農地出租給農會,由農會代耕隊駕駛農業重機具進行大面積的機械化耕作,一方面可活化休耕農地,整合破碎農地進行有效率的管理,另方面也可藉此降低生產成本,計畫生產。

斗南鎮農會導入自動化碾米設施。

在農委會與斗南鎮農會的經費補助與輔導下,林文平受僱於代耕隊成為種植水稻與馬鈴薯的大專業農。談起與過去從事保險業務員的工作相比,林文平認為從事農業後,每天接近大自然的話,容易偏頭痛的老毛病也改善了,心情變得很輕鬆。

「棄戎從農」的林文平返鄉以貼近自然的方式耕種水稻,把自家好米推薦給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用心吃飯的朋友,憑藉這愛鄉、愛土、愛農業的熱忱,積極協助農村社區再生推動與傳統產業結合,導入水稻、馬鈴薯生產產銷履歷驗證制度,加值在地農特產品,企圖開創安全農業新綠海市場。

斗南鎮農會採取友善環境耕作的方式種植越光米,田間可以看見豐富生態。ㄒ

這幾年日本品種越光米價格不錯,因此在農會輔導下,林文平也改種越光米。由於稻米美味的關鍵在於從生產源頭控管,因此在進行新一期水稻栽種之前,林文平會駕駛農機在稻田裡進行粗耕、灌溉、翻土整地等工作,把農地富有養分的物質翻覆進田土裡,提供土壤足夠的養分,以便未來水稻健康的成長,再進行插秧。

隨著林文平的腳步到田間,可見到蜻蜓飛舞。只見林文平在插好秧苗的稻田田埂間走來走去,時而拔除雜草,時而觀察田水灌排,有時一天還要巡田水好幾次,要看看稻子長得好不好?養分和水份是否充足?全部都是學問。林文平說,隨著消費者對於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的需求增加,現在種植水稻都減少化肥與農藥的使用,透過自然農法的方式耕種,種出來的越光米特別好吃。

林文平用駕駛農業機械的專業與守護土地的心情,種植自然無毒的越光米給自己的孩子,也與消費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