磯小屋修繕募資成功,臺大盼蓬萊米故事能被後輩傳誦

臺大市定古蹟磯永吉小屋缺乏經費,年久失修,去年7件文物甚至遭竊,幸好最終尋回。眼見古蹟修復在即,財團法人豐年社發起群眾募資計畫,協助臺大磯永吉學會募資修繕經費,去年10月中上線到年底截止,募得近170萬元,共357人捐款,今在臺大試驗農場綠房子舉辦感恩茶會。

臺大磯永吉學會理事長廖振鐸承諾,募到的款項全數都會用在修復上,預計明年動工,農藝學系兼任教授謝兆樞也期許,蓬萊米的故事能持續被後輩傳誦。

坐落於臺大校總區農場的日式平房磯永吉小屋,是臺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博士研究的場所,現為臺北市市定古蹟。

市定古蹟年久失修,修繕募資達標預計明年動工

坐落於臺大校總區農場的日式平房磯小屋,是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前身高等農林學校的作業室,也是已故臺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博士選育蓬萊米品種和研究的場所。

2009年,磯小屋被臺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現存放日籍教授手稿、穀粒標本和考種儀器等重要文物。然而,磯小屋長年缺乏經費,屋頂漏水、木板破損掀起、窗框下凹且玻璃破裂,一度面臨拆除命運,去年9月發生7項文物遭竊事件,幸而最終尋回,引發各界關心磯小屋修繕狀況。

磯小屋保存穀類標本、考種儀器和日籍教授手稿等珍貴文物。

有鑑於此,豐年社在募資平台群募貝果上發起「找回臺灣蓬萊米發源地的光輝歲月」提案,除了平台上募得143萬元,再加上捐款者直接捐給臺大磯永吉學會的金額,共募得1,695,735元。

募得的款項目前存放於臺大磯永吉學會的帳戶,臺大磯永吉學會秘書長彭雲明承諾,募得的款項將會專款專用,完全用於修復磯小屋。

不過,市定古蹟修繕並非打一通電話找廠商來就好,必須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才能動工。謝兆樞說,目前首要工作是製作「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書」,以符合《文資法》規範,製作計畫書的時間約8個月,經費由臺大總務處及生農學院全額支應,待計畫書完成後,正式修繕工程預計在明年啟動。

謝兆樞說,往後將利用目前的育種準備室設置成科普教育講座教室,播放作物科學影片和舉辦相關講座,未來四年內,臺大磯永吉學會也將以學會經費出版一系列與磯永吉相關的書籍。

除了現已發行的季刊《米報》,今年6月24日將出版《蓬萊米的故事》,日後還會出版《稻香》、《磯永吉追想錄》和《蓬萊米談話》等書。謝兆樞說:「這是我們對磯小屋的承諾,我在這邊長大,當上系主任甚至退休,希望能貢獻有形或無形的承諾。」

募資反映大眾關心稻米源頭文化,捐款者盼保存實體建物加深記憶

感恩茶會上,豐年社社長汪文豪提到募資計畫緣起。跑了農業新聞十幾年,報導多次全國稻米品質競賽(現為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見證臺灣稻米產業蓬勃發展。某次聽聞豐年社前總編輯、臺大磯永吉學會成員余淑蓮分享磯小屋的故事及建物目前耗損老舊狀況,「今天我們能享受這麼豐盛的稻米文化,源頭的文化卻很辛苦地維持。」因此,希望能規劃群眾募資,協助磯小屋修繕。

磯小屋長年缺乏經費,木板掀起,玻璃也破裂,迫切需要修復。

汪文豪表示,第一次發起群募是摸著石頭過河,行政程序比想像中複雜。豐年社搭著去年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的風潮,剛開始募資響應熱烈,中間有段時間稍微停頓,不過最後仍順利達標,還超過非常多。他感謝各企業和社會大眾一起努力,成果反映大眾對稻米文化的重視,未來也將持續關注磯小屋的修繕情形。

現場由臺大農藝學系三位畢業生演奏向磯小屋致敬的樂曲,以及向捐款者致謝的感恩曲,並頒發感謝狀。謝兆樞除了感謝社會大眾慷慨解囊,也呼籲:「不要讓磯小屋變成臺大最後一棟木造日式建築,我們走了之後,年輕的後輩會把這個傳奇一直講下去。」

參與募資的嘉義市社區醫療發展協會理事長余尚儒雖然無法到現場參加茶會,仍表達對磯小屋的關心。他提到,當初會想參與募資,除了因太太是日本人,自己也很關心農業議題,有蒐集日本時代與農業相關的書籍。透過磯永吉博士的故事,能讓臺灣人了解,平常吃的米是如何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出現,除了文字的記載很重要之外,如果能保存實體的空間,會更容易被大眾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