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灰面鷲,春季賞鷹季到來

伴隨著上週末溫暖的南風,過境猛禽—灰面鷲(又稱「清明鳥」、「南路鷹」)已經悄悄地陸續由南往北飛抵台灣。這幾天臺灣各地已經開始陸陸續續有少量的目擊記錄,正式宣告春季賞鷹季的來臨。

2017觀音觀鷹活動將於4月15日(星期六)上午9點至下午4點在觀音山遊客中心舉行,這個由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台北市野鳥學會,共同舉辦的猛禽賞鷹活動,堂堂邁入第15年。今年活動特別強調人與鳥類間的和諧,設計有趣的生態闖關遊戲及綠生活市集活動,讓民眾從不同角度切入認識猛禽生態。

台北鳥會導覽老師帶領民眾觀察猛禽。(圖片提供/台北市野鳥學會)

從1991年3月,資深鳥友林文宏、陳明發在觀音山主峰的晨曦中目擊180隻灰面鷲過境,這是台灣首度發現大量猛禽遷移的記錄。自此由台北鳥會和台灣猛禽研究會、中華鳥會、淡江大學野鳥社等團體開始在該地進行持續性調查,迄今已超過25年,共記錄到27種日行性猛禽。

每年春天,成千上萬的過境猛禽順著季風往北飛行返家育雛,北部觀音山是春過境猛禽踏上北返歸途、進入水域前的最後一座山谷,該地已然成為台灣北部地區最重要的猛禽過境觀察點。

然而,面對山下周邊農地大量開發,以及民眾休閒遊憩需求的壓力,許多野鳥、野生動植物生活的棲地遭受到威脅。台北鳥會表示,遊客中心所在的這片森林必須加以突顯保育上的重要性,兼顧保育及永續利用的里山實踐(Satoyama Initiative),成為全世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積極做法。唯有持續的推廣此類保育活動效法里山倡議,才能提供過境猛禽可以安心休息、與人和諧共存的美麗森林。

從2002年起,台北市野鳥學會、台灣猛禽研究會和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一同攜手舉辦「觀音‧觀鷹」活動,多年下來已建立不錯的口碑,也讓北部民眾有初步的賞鷹觀念。

北觀處處長陳美秀說,3月中至5月初的觀音山天空很熱鬧,除了常見的大冠鷲、鳳頭蒼鷹等留棲性猛禽,遷移的灰面鵟鷹、赤腹鷹等是這個時節的過客,在觀音山記錄到的猛禽就高達24種,生態資源相當豐富。

大冠鷲。(攝影/陳王時,提供/台北市野鳥學會)

赤腹鷹(雄)。(攝影/陳王時,提供/台北市野鳥學會)

鳳頭蒼鷹(雄)。(攝影/陳王時,提供/台北市野鳥學會)

根據台灣猛禽研究會長期在觀音山的調查資料顯示,過去20年的觀音山過境猛禽數量呈現下滑趨勢,推測可能原因是受到繁殖地、度冬地及遷徙沿線等跨國因素影響,如棲地、氣候變遷、盜獵等詳細原因仍然有待進一步探討。

台北鳥會表示,猛禽是食物鏈高級消費者,也是生態環境的指標,「老鷹想飛」電影呈現黑鳶受到環境中農藥、滅鼠藥的危害,同時也是許多猛禽共同面臨的問題,而猛禽面臨的問題其實也是人類面臨的重要課題。愛護地球和所有生物,人們必須從行動開始改變:鼓勵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減少生活廢棄物的數量、停止不當的破壞環境的計畫等等都可以立即實踐。

今年,台北鳥會邀請民眾4月15日(六)一起來體驗觀音山生態之美,豐富活動包括:猛禽生態導覽、文史導覽、農夫及綠生活市集、生態闖關活動等,還有精彩的草根音樂會、電影放映室、綠色講堂。另外,4/16、4/23、4/30還有系列活動可以參加。

台北鳥會請民眾備妥賞鷹裝備,如:望遠鏡、遮陽帽、舒適的鞋子及穿著顏色較不鮮豔、輕鬆、吸汗、透氣的衣服,來觀音山享受健康又知性的樂活假期。

活動資訊請參考:台北鳥會官網北觀處官網或請洽台北鳥會(02)2325-9190。

北部觀音山,如一尊仰躺的觀音像。(提供/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