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在臺北市大安區都市叢林中的日式老建築「保育小站」,過去是日治時期總督府山林課員工宿舍,曾差點被財政部國有財產署計畫標售,經當地居民爭取保留,並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歷經1年半整修,今(28日)開幕,並以庭園中生長逾90年的臺灣油杉為主角,舉辦首場展覽「一棵臺灣油杉的傾訴」,結合生態保育、當地文史和周邊社區發展,增添古蹟新氣象。
北市南區過去是森林資源利用重鎮,保育小站前身為林業員工宿舍
保育小站90年前是日治時期總督府山林課員工宿舍群,民國34年由林務局接手管理,也曾作為林務局員工宿舍。農委會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說,「康青龍(永康街、青田街、龍泉街)」區域有這樣的日式建築別具歷史意義,因現位處南區的中央銀行、臺博館南門園區曾有樟腦工廠,吸引日人聚集,周邊也興建林業工作人員宿舍,可見臺北市南區是當時利用森林資源的重鎮。
林華慶說,臺灣80年代經濟發展,許多老舊事物都被汰換處分,歷經民眾抗爭,最終保育小站得以保存。
保育小站在民國95年3月經臺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民國104年展開修復,修繕經費約1700萬元,去年底完工。修繕過程盡量保留原來的工法和材料,也融入現代工法,延長建築物的壽命。
參與修繕規劃的建築師胡宗雄說,保育小站的軸組、天花板、欄間、細木作的門窗和天花等,都由檜木組成,底下比較看不到的地方則採用杉木,團隊進駐時發現屋頂損壞嚴重,除了漏水、地板潮濕,還有白蟻蛀蝕。
胡宗雄補充,早期日式建築屋頂多用土砌工法,在屋瓦下鋪一層土,再放一塊木皮防水,但久未維護容易損壞,但如果沿用此工法,土又會讓屋頂加重,增加下層結構負荷;因此,這次修繕除了保留還堪用的木材之外,部分也採用現代自黏式防水毯,放在屋瓦下看不到,還能增加耐用度。
以當地逾90年臺灣油杉為開幕展主角
保育小站開幕首展以庭園內一株由日籍總督府山林課官員豐宅風從坪林帶回種植、樹齡已超過90年的家樹臺灣油杉為展覽主題。臺灣油杉是冰河期孓遺植物,也是農委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指定的珍貴稀有植物,目前只有臺灣的坪林、大武山地區和中國存有。
現場展品相當豐富,包括保育小站的年代紀事表、以臺灣油杉為第一人稱的創作繪本、授粉動畫、古蹟修繕紀錄片;3D植物互動區的平板電腦可讓參觀民眾觸碰,以360度觀賞臺灣油杉和其他原生植物面貌;還有替代役蒐集臺灣油杉掉下來的毬果,串成展場裝飾;並備有罐裝木材,讓民眾能近距離觸摸紋理和嗅聞香氣。
當地的日式建築不只保育小站與林業和保育活動相關,民國87年同巷內的11和13號日式宿舍發生火災,居民也將這裡規劃成臺灣原生植物園區,參與9次林務局推動的社區林業計畫,在周邊種植多種臺灣原生植物,包括黃楊木、紅淡比等,讓臺灣油杉不再孤單。
臺灣油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周秀蓮說,保護老樹和古蹟過程不易,中間曾遇過居民談不攏的情況,甚至有國產署人員勸她,如果喜歡樹,為何不把樹移到別的地方就好?
她感謝專家學者和民意代表的協助,也感謝林務局修復古蹟,提供社會大眾獲得林業和保育相關知識的基地。目前臺灣油杉社區發展協會致力保護日式建築和老樹、舉辦附近雨水公園和臺灣原生植物園區導覽,以及推廣水資源再利用,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讓生活環境更美好。
林華慶說,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總共有5.5棟,今天修復其中一棟只是一個起點,近兩年將持續爭取經費修繕其他棟日式建築,希望保育小站作為推廣里山倡議和自然保育的空間,定期舉辦相關展覽,豐富臺北市中心的人文景觀和文化資產。
展覽資訊:
展期:106年4月28日(五)至10月31日(二)
時間:每週三至週日9:00~12:00,13:30~16:30(週一、週二休展)
地點:保育小站(臺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2、24號)
◎現場彩繪保育宣言,即可獲得限量臺灣油杉貼紙1份。